“很感谢大嫂带我们就近外出务工,孩子上学的生活费有了着落。”10月30日下午,昌江乌烈镇峨沟村44岁妇女李圣召忙完西瓜种植基地的农活后,驾驶电动车往家里赶。她告诉记者,在家附近务工,工作和家庭都能兼顾。
(相关资料图)
李圣召口中的“大嫂”,说的正是同村妇女符光坤。按辈分,符光坤是李圣召的嫂子,但她还有更多称谓,有的妇女叫她“女工头”,有的叫她“符大姐”。近年来,符光坤带动妇女外出务工千人次以上,也让“乌烈女工”的名号声名鹊起。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记者 李绍远 姚传伟
带动妇女“组团”外出务工,撑起家庭“半边天”
今年53岁符光坤十分健谈,声音洪亮,笑声爽朗。几十年前,她四处奔波打工,曾到过海口、广州、深圳等地,练就了胆识和性格。十年前,已到中年的符光坤留在家乡务工,“家乡发展了,就业机会多,也方便照顾家人。”
2012年以来,不少省外客商到乌烈镇承包农田发展种植业。符光坤来在村子附近的西瓜种植基地务工,凭着勤劳肯干,得到种植老板的赞赏。基地农忙时,种植老板就找上符光坤,希望她能找来更多女工,而这也开启了符光坤的“女工头”之路。
昌江乌烈镇峨沟村女工带头人符光坤。
“带姐妹们外出务工,首先要和老板确认工期、工钱以及是否包吃住等,不能亏了她们。”符光坤说,第一次找女工时,她在村子挨家挨户问,和妇女们讲好工种、待遇。往后,和符光坤外出务工的妇女逐渐多了起来,有时是三五十人,有时是十多人。甚至,她还介绍邻村妇女到棋子湾、十月田镇等地务工。
在符光坤的带动下,峨沟村有不少妇女到村子附近的西瓜种植基地务工,出门都是骑着电动车。李圣召说,每次出门或返程,符光坤都跟在后头,她要看着每一个安全返家。
“符大姐十分热情,也乐于助人。”同村妇女张世花是最早跟符光坤外出务工的人员之一,至今已有7年。她的两个孩子在学校读书,外出务工后,每个月能给孩子一千多元的生活费用。
如今,峨沟村妇女在符光坤的带动下外出务工,用勤劳双手撑起了家庭的“半边天”。
昌江“乌烈女工”在种植基地务工。
省外瓜商点赞“乌烈女工”:“勤劳能干,上手快!”
2012年,浙江台州瓜商钱文胜到乌烈镇峨沟村附近承包农田种植西瓜,至今已有10年。符光坤最初是到他的西瓜种植基地务工。“符大姐为人诚实,且勤劳能吃苦,她带来的女工是干活的一把好手。”钱文胜说,种植基地需要人手时,他首先会想到符光坤。
“外出务工前,都会叮嘱姐妹一番,要手脚利索,干活勤快、干净。”其实,为了让同村妇女外出务工干得扎实,符光坤遇到不熟悉的工种时,会主动咨询种植老板了解操作技巧,后再逐一告知她们。在工作中出错了,符光坤还主动认错,安慰鼓励一同务工的姐妹们加油干。也正是这一些举动,让妇女们踏实地跟她外出务工。
昌江“乌烈女工”在种植基地务工。
“有些女工一开始并不熟悉工种,稍微教一下她们就会了,上手很快!”说起“乌烈女工”,瓜商钱文胜不由地称赞。他说,女工到基地务工,按小时算,一天能挣150元左右。而基地的男工,也有不少是符光坤介绍来的。
继“广东务工服务队”后,昌江打造的又一劳务新品牌
傍晚,乌烈镇峨沟村妇女骑着电动车,迎着火红的晚霞,从种植基地返程回村,成为村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乌烈镇是昌江农业大镇,许多妇女对播种、插秧、采摘等劳动技能烂熟于心。乌烈镇党委书记孙如洪坦言,乌烈妇女对农活的熟悉掌握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是被种植大户所青睐的关键。
近年来, 由昌江就业服务中心牵头,昌江妇联、乌烈镇等单位积极配合组织挖掘和培育农村劳务带头人,充分发挥务工带头人的“领头雁”作用,积极打造“乌烈女工”劳务品牌,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和转移就业,有力推动该劳务品牌日趋成熟。这是继昌江“广东务工服务队”后,海南昌江全力打造的又一劳务新品牌。
昌江“务工直通车”将本地农民工“点对点”输送到邻近省、市县务工。
孙如洪说,在农村劳务带头人的带领下,乌烈镇涌现出一大批勤劳的“乌烈女工”,其中,以乌烈村为最。目前,昌江各镇登记在册的农村劳务带头人有22名。其中,“乌烈女工”农村劳务带头人有10人。
“我们有针对性开展毛豆采摘,水稻种植等岗前培训,提高女工的劳动技能,增强就业者本领。”昌江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李腾空告诉记者,昌江就业部门持续从稳就业促发展方面发力,提升“乌烈女工”等劳务品牌服务品质,搭建更广阔的就业平台,为闲置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下一步,昌江就业服务中心将奖励一批就业带头人,让他们发挥榜样作用,带动更多人就业。同时,积极搭建企业和农民工之间的就业平台,组织工作人员深入龙头企业、重点企业、帮扶基地等用工单位,开展用工情况摸底排查,鼓励企业自主吸纳本地农民工就业。
当前,昌江坚持“双轮驱动”,在做好省外劳务输出的同时,建立省内劳务输出长效机制,打通农民工省内务工新渠道,通过“务工直通车”将本地农民工“点对点”输送到邻近省、市县务工,有效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稳岗增收,为乡村振兴筑牢经济基础。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