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视频
践行不“塑”之约·关注海南禁塑①
开篇语
(相关资料图)
为加强环境保护,拒绝“白色污染”,2020年12月1日,《海南经济特区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正式实施,海南全面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饮具等制品,这也是海南正式以立法形式开始实施全域“禁塑”。
“禁塑”两年,海南大量超市、农贸市场等纷纷改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一些居民主动参与禁塑并养成反复使用环保袋的习惯。然而,不少市场主体、消费者仍然习惯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给环境带来危害,也给海南“禁塑”带来阻力。
即日起,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推出“践行不‘塑’之约 关注海南禁塑”系列报道,从环保意识、市场监管和执法、环保塑制品产业链现状等角度呈现海南禁塑成果与挑战,并请市民、企业、行业专家等提出意见、对策,助力海南“禁塑”更好落实。
海南“禁塑”两年来,许多商超和农贸市场等纷纷改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不少居民养成使用环保塑料制品的习惯,成效初显。然而,记者近期走访海口多家商超农贸市场和店铺,以及流动商贩、普通居民消费者等,发现违规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现象仍然普遍,群众环保意识仍显薄弱,法规意识仍不够强,给“禁塑”带来挑战。
在农贸市场、小商超,违规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现象仍然普遍。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王康景 谭琦 文/图
现状
不少商贩与消费者
仍习惯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
“老板,你拿个袋子帮我装一下肉。”11月4日下午,在海口美兰区大英农贸市场内,一位大姐在一处肉摊购买黑猪肉,让女摊主帮忙装袋。
记者现场看到女摊主取出一小打不可降解塑料袋(无环保袋标识)装了肉给大姐递过去。大姐还称赞这种袋子好用,耐拎。当记者询问为何不用可降解塑料袋时,摊主称这是以前剩下的,丢了浪费。
在海口南海大道靠近金盘学校路段,路边有多个流动商贩。记者走访看到,摊主使用的袋子表面虽然印着“环保袋”,可实际属于不可降解塑料袋,亦无厂家信息。
“现在不是要求使用环保袋吗?”记者和在场的消费者和小贩聊起来。“我感觉没差别吧,这个反而好用。”一位女性消费者说。水果摊贩则表示,环保袋比较贵,自己小本生意用这种袋子划算,而且量不大,应该影响也不大。
在农贸市场、小商超,违规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现象仍然普遍。
11月3日中午,记者在海口龙华区头铺农贸市场走访时看到,虽然大部分摊位都已经使用环保袋,可在市场内购物的不少居民手里却拎着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装菜。“这是我在外边商铺买东西拿的袋子,顺便进来市场买菜。”一位中年女士说,虽然知道现在推广环保袋,但她习惯用这种普通袋子,装得多不易破,她认为一个袋子会破坏环境的说法有点“夸张”,实在不行自己可以多次利用这个袋子。
记者在秀华路、滨濂商业街等路段的餐饮店、小型商超、市场等都发现有类似情况,一些快餐店仍在使用禁用(如印有聚丙烯PP)的打包餐盒。
科普
“白色污染”不可小觑
危害就在我们身边
走访中,不少市场主体和消费者都对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危害认知不足,环保意识不强。据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天使用塑料袋约30亿个,其中仅用于买菜的塑料袋就达10亿个,年使用量超过400万吨。
最直观的影响就体现在街道上。“除了枯枝落叶和灰尘以及厨余垃圾,路上最多的就是塑料制品。”在海口京兰环卫有限公司环卫工人陈纪凤看来,塑料垃圾十分影响城市景观印象。一些不可降解的农用地膜碎片随着翻耕埋入土里,不仅会影响土壤的肥力,还会阻碍作物根系生长导致产量下降。
“出海打渔一趟,捞上来近7公斤的垃圾,过半是一次性塑料垃圾。”昌江渔民钟强彬说,从2001年开始出海打渔,连渔获一起打捞上来的垃圾,触目惊心。在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开展的净滩活动中,志愿者们拾起的垃圾超过半数是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
在农贸市场、小商超,违规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现象仍然普遍。
塑料也会被海洋动物误食。2021年8月,三亚海昌生物保育中心救治一只200多斤的海龟,因肠道梗阻坏死导致死亡。“解剖发现,海龟肠道内堆积近3公斤的海洋垃圾,包括塑料袋、渔网、口罩、线绳、鱼钩等。”参与救治的兽医庞雷说,这些异物导致海龟的后段肠道已经严重坏死。
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南海生态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吕淑果说,废弃后的塑料制品泄露自然中达到一定水平,会危害人类和自然界中的动植物生存和发展,造成视觉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影响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塑料还会分解成更小颗粒的微塑料,从而使得从环境中回收和消除塑料变得愈加困难。
在海南海洋垃圾的监测结果显示,表层水体拖网漂浮垃圾中塑料类垃圾数量占比达95.7%。
“塑料污染听起来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影响就在我们身边。”吕淑果说,难以降解的塑料分解成微塑料后,会在食物链中富集,最终进入人体。
建议
使用替代品
提升环保意识是“禁塑”关键
“禁塑”是为了减少并逐步不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共同维护生态环境。在不同消费场景中,记者走访也看到一些居民的主动参与。例如一些市民自带编织袋到市场购物,反复利用,以行动拒绝不可降解塑料制品。
“不是我不愿意用可降解塑料制品,而是因为现在有些环保袋不耐用,不好用,放在地面它就塌下去了,拎重物容易破。”消费者陈先生说,希望环保袋可以更有韧性,同时把价格再降下来,会有更多人用环保袋替换普通塑料袋。
“禁塑除了产业链和市场监管要跟上,更重要的是提升市场和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让大家拒绝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不给‘白色污染’塑料制品市场空间。”海南禁塑产学研促进会秘书长陈宁表示,消费者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形成了依赖性,要强化环保宣传,比如定期在重点商超农贸市场区域开展环保袋免费赠送,有奖问答等活动,加深群众的环保意识。
吕淑果说,开展环保活动更多是为了培养公众环保意识,她和团队也在昌江的社区进行探索。“我们尝试在试点的社区、农贸市场和超市,用草绳替代塑料绳、保鲜膜和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用品。”吕淑果说,希望在尽量少牺牲生活便利性的基础上,探索更好用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替代品。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如何提升环保意识?吕淑果认为,可以通过参加净滩活动等环保活动,了解到塑料污染的危害,通过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潜移默化地灌输环保理念,让更多人能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自觉使用可降解、可回收的环保袋,助力海南禁塑工作的开展。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