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看热讯:“非遗”技艺薪火相传 “指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2022-11-23 18:57:00 来源:东方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Hainan Dongfang Tourism旅游·文化·体育·艺术演艺

东方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官微

现代化西南部中心城市


【资料图】

富裕·品质·美丽·文明·幸福·清廉新东方

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海南黎锦被誉为中国纺织界的“活化石”、黎族的“甲骨文” 。黎族人民在制作服饰时所使用纺、染、织、绣方法,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棉纺织染绣技艺,黎族妇女通过简单的纺织工具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织出华美的黎锦,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21世纪初期,黎锦技艺曾处于濒危边缘,掌握这一技艺的人数锐减。近几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已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抢救,通过开办黎锦技艺传习馆、培训基地,举办各类黎锦传承活动,并深入挖掘和培养一批黎族织女。现如今在东方,黎锦成功地从濒临消失的非遗资源转化成为了“指尖产业”助力黎族村寨乡村振兴。

在东河镇西方村,勤劳的黎家妇女正利用农闲时间制作黎锦。他们脚蹬腰织机,手中的棉线上下翻飞,不一会儿,清晰的图案便跃然眼前。符永英是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省级传承人,12岁学习黎锦技艺至今已有四十余年,她制作的黎锦裙装,一件可以卖到上万元。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海南黎族就懂得了用木棉纤维纺织衣服,西汉时期黎族人民纺织成的精美的“广幅布”被中央王朝定为“岁贡”珍品。随着时代的演变,黎族依然保留着“织嫁衣”的习俗。

2006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09年,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册)中的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跻身于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黎锦也走出了黎村,走出了大山,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目光。2008年,符永英了解到,自己每日穿着的民族服饰,居然可以成为一种增加收入的途径。

符永英的黎锦技艺合作社不仅扩大了黎锦产品的知名度,同时也让周围的黎族织娘看到了商机。随着合作社的成立,越来越多织娘选择加入合作社,通过自己的双手增加收入。

如今,越来越多的黎族妇女开始重拾黎锦这项古老的技艺。既能传承这项民族传统技艺又能增加收入。

近年来,为了让黎锦技艺薪火相传并发挥经济作用,在政府的扶持下,东方市许多少数民族村庄相继成立了黎锦合作社,形成产、购、销的链条,通过订单生产、统一销售,帮助掌握织锦技艺的妇女将传统手工技艺转换成经济产物,实现传承与增收双赢。

黎族织娘制作的黎锦产品除了由合作社直接销售外,还可以通过东方市黎锦文化中心进行统一收购。据了解,黎锦文化中心现已在东方全市范围内挖掘黎锦织娘3000余人,每年合作300余人。因黎锦文化中心的受众广、销量大、途径新,越来越多的合作社选择与黎锦文化中心合作,增加销售量,提升织娘收入。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才是最有效的保护。如今,越来越多的黎锦文创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一件件流淌着古老技艺的黎锦作品正逐渐走上货架,走向市场,成为具有黎锦特色的旅游商品和工艺品。

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对黎锦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东方市委市政府专门在大田镇设立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馆,在东河镇建立了黎族织锦传承所,并将大田镇的报白村、玉道村和东河镇的西方村列为黎锦传承村,每年都组织黎族妇女参加各类黎锦技艺培训班,并在全市部分学校开设了黎锦技艺校本课程。

2022年7月,东方市委市政府携手依文集团在市文化广场举办“黎风时尚•锦绣东方”黎锦时装发布秀主题晚会,这也是是东方市委市政府继举办规模宏大的千人织锦、建造黎锦展示馆、开设黎锦学习班、开辟黎锦原材料种植园、举办黎锦旗袍走秀等系列黎锦保护传承举措之后的又一重大尝试。在现场展示了大量黎锦创新服饰,传统与经典的融合碰撞,不仅为非遗传承开辟了全新的道路,也为发展黎锦产业、推广黎锦文化品牌、利用黎锦助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东方将按照“政府主导、政策吸引、企业参与”的原则,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引进新思想新理念,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黎锦文化的经济效益。同时,聚焦黎锦品牌建设,使黎锦成为东方旅游的新概念、东方文化的新标签,促进黎锦这一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非遗”动力。

来源:东方市广播电视台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