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2月21日消息(记者 汪慧)12月2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第十五批制度创新案例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发布6项制度创新案例。截至目前,海南已发布共134项制度创新案例。
此次发布的制度创新案例包括以下6项:
案例一:“南繁种业”知识产权特区
(资料图片)
为推动育种科研高效创新、种业振兴战略高质量实施,海南加快探索建设知识产权特区,构建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和全周期、全链条、全领域服务的工作格局,打造全国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和全国知识产权综合保护先行示范区,建设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主要做法包括:一是融合科技链创新链产业链,构建种业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机制,包括建设“种子实验室”、创建“种子身份证”、构建“育种新机制”等;二是筑牢创新增长根基,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政策,包括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从自贸港立法层面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落实种子法新修订内容,对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1991年文本的主要条款,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植物新品种保护管理办法(试行)》,推行实质性派生品种(EDV)制度,扩大品种权保护范围及保护环节等;三是丰富创新保护渠道,健全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系。
集成创新效果体现在种业知识产权要素不断集聚;知识产权授权效率大幅提高;业知识产权成果应用不断涌现。截至目前,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内有4家科技孵化器和8家众创空间,科技创新主体拥有专利1565项,已落地两支种业单一方向产业基金——崖州湾国际南繁科技创新基金(总规模10亿元)、南繁育种产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6亿元)。依托三亚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综合服务平台,发明专利审查周期由全国平均20个月缩短至3个月,实用新型专利审查周期由全国平均9个月缩短至15天,外观设计专利审查周期由全国平均8个月缩短至7个工作日左右。截至2022年11月,累计已有106家创新主体在保护中心备案成功。
案例二:“土地超市”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为有效破解“项目等土地”问题,提高土地资源要素保障水平,海南省印发《关于建立“土地超市”制度的实施意见》等系列制度性文件,建立“土地超市”平台,搭建服务监管为一体的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体系,助力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
主要做法包括归集土地信息,建立货源充沛、产权明晰的土地管理机制。海南各级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系统梳理已完成收储的土地、符合规划和“净地”要求的批而未供土地、依法收回且具备新供应条件的土地、符合入市条件的农村集体和农垦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县节余的补充耕地指标等土地资源,分类归集为政府储备土地、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土地、农村集体和农垦经营性建设用地、补充耕地指标5大类,纳入“土地超市”统一管理,实现各类土地信息统一归集、统一发布、统一交易。
创设应用平台,建立公开透明、方便快捷的土地交易机制。依托海南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海易办”,高标准打造“土地超市”平台,实现土地要素便捷交易。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平台互通、多层级监管的用地保障机制。
实践效果是通过“土地超市”制度改革,大幅提升土地利用效率,高效服务企业用地需求。自今年6月平台上线以来,已清理具备供应条件的土地共412宗2.03万亩,及时纳入“土地超市”平台推介,保障了116个建设项目用地需求。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已通过“土地超市”平台出让土地146宗7158.8亩,占已清理土地的35.3%,实现土地出让收入147.7亿元。
案例三:容错纠错等典型案例常态化通报发布制度
2021年7月31日以来,海南省探索建立“四位一体”的典型案例通报发布制度,通过规范化通报发布公职人员容错纠错、澄清正名、查处诬告陷害、受处理处分干部重新使用的典型案例,有力提振了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实现了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主要做法是探索“四位一体”典型案例通报发布新机制,针对已出台的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制度规定在实施中存在碎片化的问题,将公职人员容错纠错、澄清正名、查处诬告陷害、受处理处分干部重新使用等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制度规定进行贯通融合和系统集成,出台公职人员容错纠错等典型案例通报发布制度,定期收集、采写、通报、发布对敢闯敢试、敢于担当的干部出现失误错误后予以容错纠错的典型案例,对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查明情况后进行澄清正名的典型案例,对恶意举报、诬告陷害行为进行严肃查处的典型案例,对干部受到处理处分后知耻后勇、表现突出的予以重新使用的典型案例,形成贯通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系列制度的完整链条。其次是构建“末端发力”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新格局;打造典型案例指导具体实践新模式。
实践效果是推动了政治生态持续向好,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推动全省办理容错纠错99人次、澄清正名207人次、查处诬告陷害25人次、重新使用干部802人次,有力激发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收到检举控告3393件次,同比下降36.9%,其中初次检举控告2250件,同比下降36.4%,重复检举控告1143件次,同比下降37.8%。
案例四:数据产品化交易模式
为破解数据开发利用难、交易流通难、确权定价难等问题,规范公共数据产品开发利用与数据产品交易行为,海南省以“七个一”大数据能力支撑体系为底座,搭建全省统一的数据开发利用创新平台、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市场与大数据产业孵化平台,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模式,实现轻松选购的服务体验。
主要做法:一是建立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和流通交易制度,在全国率先出台《海南省公共数据产品开发利用暂行管理办法》,建设全省统一的“数据产品超市”,界定公共数据资源的开发边界、开发过程、授权流程、交易过程等,强化公共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使数据管理责任更清晰、数据产品开发行为更规范、数据运营有法可依、数据安全管控有章可循,确保开发形成的数据产品和数据服务安全可控。二是创设全省统一的数据开发利用创新平台,建立全国首个“线上平台+线下体验中心”的数据开发利用与流通交易创新平台——海南省数据产品超市。三是确保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安全合规。
实践效果是汇集了数据资源,开发了数据产品,拓宽了数据应用,构建了数据市场。海南省数据产品超市已接入超过千亿量级的政务数据和近十亿量级的社会数据。截至目前,已上架802个数据产品,主要涵盖数据集、数据API、数据报告、算法模型、数据服务5个类别。
截至目前,数据超市已引入阿里云、中国银联、华控清交、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科大讯飞等388多家大数据企业入驻,实现营收超过6000万元,初步形成了以数据产品超市为特色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数据要素市场。
案例五:“信用+”审批服务新模式
为夯实信用信息在行政审批服务领域的场景应用,加大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设力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海南不断探索推出“信用+”审批服务新模式,有效发挥信用承诺在行政审批领域的积极作用,助推市场准入便利化升级提速。
主要做法包括:一是推动信用信息统一归集应用,通过打通公共信用、行业信用以及海南个人诚信积分等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业务协同、内部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多类别信用信息统一归集与共享应用。二是以信用为基础扩宽市场准入新通道,通过对信用信息进行分类分级,推行“信用+免审”“信用+秒批”“信用+容缺受理”“信用+五个一服务”“信用+绿色通道”等特色服务,提高审批效率和市场准入即准营便利度。三是构建“审管法信”政务管理新体系。
实践效果是进一步增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压缩行政审批时限,进一步促进数字政府建设。将信用嵌入政务服务,实行免审、秒批、容缺办理、告知承诺等特色服务,实现“信息比对马上办”“信用申报即时办”。比如海口市通过推行新模式,解决了行政审批窗口人员平台切换、二次录入等问题,减少了122项“秒批”事项的审批时限。
依托“审管法信”平台推行的“信用+”系列特色服务,将信用信息、信用承诺嵌入审批流程,让信用成为无人工干预审批的“防火墙”,提速审批服务,并系统监督批后核查、批后监管,有效防范改革风险,为推进“一网通办”“一网协同”“一网监管”的闭环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益探索。
案例六:项目审批“一体集成”“一果多用”
为提升项目审批效能,降低项目实施风险,东方市在全国首创政府投资项目审批“一体集成”“一果多用”模式,把同一项目的初步设计及概算、预算、行业审查、施工图编制等环节进行“横向到边”的合并,仅编制一份报告、组织一次审核、实行一次性审批,实现“一个环节集成式完成多项前期工作、一个评审成果多个主管单位使用”,推进了跨部门、跨层级联审联批制度改革,改善和提升了营商环境。
主要做法包括项目审批流程“四合一”,实现前期工作集成化;“多审合一+结果共享”的评审制度重塑,实现评审结果通用化;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实现工作流程系统化。传统审批模式下,项目前期多个环节工作分别由不同部门完成,“多个赛道、接力跑步”。东方市打破部门边界,把原来分散4家单位逐项进行的初步设计及概算、预算、行业审查、施工图编制等4个环节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由1家工程咨询单位编制1份综合性报告,用1个步骤实现环节“四合一”,实现项目前期工作“一个赛道、并行推进”,有效提高了项目审批效率。
实践效果是大幅精简优化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有效降低项目实施风险;有效节约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新模式将初步设计及概算、预算、行业审查、施工图编制阶段等环节单独受理、分散办理的传统模式,变为一次受理、同时办理的新模式,将12个工作环节压缩为4个工作环节,精简率达66.7%。新模式将多次遴选、多个报告、多次评审工作,合并成一次遴选、一份报告、一次评审,由多个单位、多个环节的“单项收费”变为一个单位、一个环节打包“团购收费”。经东方市测算,新模式可节约初步设计及概算、预算、行业审查、施工图编制等环节的整体前期工作经费达20%以上。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