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锡增留着寸头,体格健硕、孔武有力、目光如炬,在海口市公安局秀英分局干刑警的12年,他参与了每一起重大案件的侦办。来到秀英派出所的两年多里,他没有请过一天公休。“破案时的想法很单纯,就是为了惩恶扬善;成为一名基层民警后,直面老百姓,对公安职业有了更深感触……”他总觉得为人民服务绝不能讲“虚”。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李波
棘手的“部督92号”案
(相关资料图)
十几年从警生涯,作风铁血、硬朗的王锡增也揣过一点“小心思”。
2017年,海南警方破获的一起贩卖毒品案中,王锡增也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当时,经公安系统内多部门介入配合,整日枯燥的幕后工作,海口秀英刑警对该案已“经营”了一年有余。案情复杂,涉及广东、广西等多个省份,案件重大,被公安部列入督办名单。
王锡增
收网时机逐渐成熟,王锡增被指定在整个案件最关键的毒品交易现场指挥抓捕。“根据之前研判,接到任务时只知道嫌疑人开了一辆黑色轿车,派到手上的十名民警,七名是新人,紧张感袭上心头。”办案近十年,王锡增似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如不能人赃俱获,行动即宣告失败。”
实施抓捕的当晚,载着民警的三辆车分散熄火等在海口滨涯路,十双眼睛紧紧盯着一所宾馆的门口。一辆黑色本田轿车“姗姗来迟”,经现场确认,下车的正是毒贩。
穿着单薄的毒贩手中空空如也,裤兜也是平整的。王锡增瞪住眼睛压低呼吸。一会儿,毒贩与另一人走出宾馆,上车向丘海大道驶去。王锡增安排三辆车错开跟踪,只见疾驰的涉案车辆上了快速路,再到龙昆北路,又上世纪大桥,下桥后绕了一圈再上桥下桥……
王锡增最担心的是毒贩有所察觉,却又怕急于出手打草惊蛇。毒贩又去玉沙路某酒吧接了一个人,重新启动黑色轿车,驾驶到海口西站对面的辅路停车后,与同伙下车消失在附近城中村的黑影里。
“城中村内状况复杂,稍不注意就可能放跑嫌犯,迫不得已选择守株待兔。”王锡增回忆,嫌犯下车都20分钟了,他内心煎熬的同时决定不再犹豫,决定靠近目标车辆。
就在这时,毒贩出现在了路灯灯光下,他们准备上车,电光火石间,王锡增对着手机下令,由民警启动涉案车辆前后方的两辆车相向夹挤;王锡增所乘车辆堵住对方车头,他自己则迅速下车执行缉拿;毒贩不准备束手就擒,见前方有车拦路,便踩足油门倒车,车子两后轮迈过十几公分高的路牙子撞到了路灯灯杆,灯杆随即“砰”的一声砸倒在地,情况万急,而车子再准备冲向王锡增时,两前轮已经悬空;车子被卡在了路缘石上,动弹不得;王锡增连续鸣枪4次示警,将枪口对准主驾……
车里的毒贩这才肯将双手举过头顶,由其余警员将他们控制。见大局已定,王锡增立刻收好枪,一头扎进涉案车辆。在副驾放脚的位置,他看到了一只黑色袋子,找到了他想要找的东西——重达2公斤的“K粉”。
现场突审未获结果。审讯室里,毒贩仍想狡辩,直到看见彼时额头布满青筋的王锡增推门走进审讯室,他才不再闪烁其词,对自己的罪状供认不讳,并如实交代了其他线索。随后王锡增又带人在另一个毒贩的住处搜出了2.2公斤毒品。
王锡增(左一)与同事在执勤中。
“还好嫌犯驾驶的是一辆前轮驱动的车子。”面对生死一线,王锡增笑了笑。往事如烟,只是当时的一个心结,让他至今提起这件案子,还感到过意不去,“破案的时候确实考虑了一些事。在破案上,自己算得上小有成就,如果扑空了被否定、遭质疑怎么办?抓不到毒品交易的现行怎么办、那时其他抓捕组还要不要采取行动?同事们一年多的辛苦付诸东流怎么办?”回头看待,他认为自己成长了。“后来觉得,只要全力以赴,或许不该存在顾虑。”
“从不失手”的“命案克星”
毕业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的王锡增破案无数,在什么岗位都是一位靠得住的警察。而光鲜靓丽的背后自然熬过无数个不为人知的夜晚。
2019年,秀英区一名拾荒者被杀。王锡增获知后拗不过“放不下每一起案件”的内心驱使,立刻赶往现场。
死者被弃尸在其住所附近,他的邻居另一名拾荒者田某却不见踪影。案件似乎有了侦破方向,一番调查后,先找到死者的这个“老相识”最为重要。
过了一段时间,据信息搜集,田某重新出现在警方视野。有监控显示,他沿海榆中线走进了道路一侧的荒地里。时机宝贵,秀英警方连夜部署围捕嫌疑人。但需要搜索的范围确实有些广,警方一时没能找到人,便开始作出田某是否已离开相关片区的猜测,着手多头准备。
至这次行动后的第二天中午,对案件“念念不忘”王锡增与一名刚入警队不久的新同事来到田某踪迹消失的荒地。阳光直射在脸上,汗珠分几股扑面流下,两人用手臂拨开高过腰的杂草,寻找能落脚远眺的坡沿,接着,两人分头行动……
王锡增走过一片废弃的板房,再往深处走时看到几棵大树,一处像是可以让人倚靠休息的地方。王锡增想到了什么,突然扭头巡视,看到几十米外站着一名穿着破旧的人。
王锡增上前亮明身份,问对方名字。他称自己姓田,“是他(受害人)先打我的……”听到这里,王锡增立即联络搭档。凶手归案。
原来,田某从上世纪90年代独自来到秀英,以捡破烂为生,而这名几乎在社会上没有留下“痕迹”(没办过任何证明身份信息的证件)的人员,只知道自己的名字。也仅靠这一点,王锡增在案发后多次去到现场,从附近一家理发店听到一句话——“他(田某)都来这里30年了,每天做同样的事,不会离开秀英的。”王锡增便牢记在心里。
每一声“别动”“我是警察”,为学习侦查专业的王锡增骨子里注入了打击犯罪的热血。转岗派出所后,他在与老同事闲聊的时候,仍关注辖区内的犯罪信息及动向,这点“私心”,也让他在一年之内,连抓3名已定案逃亡18、19、21、28年的命案犯(其中一人犯两案),被同事称作“命案克星”。“不挑工作、全力以赴是‘一分付出一分收获’的前提。”在参与办理的案件中,王锡增踹过上百扇门、亲手抓过上千号人后有所感悟。
爱搞卫生的所长
读书时,王锡增接受的是半军事化管理,给他留下了自律的好习惯。学生时代就在班级当卫生委员的王锡增理解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等古语,代表的是一个人对待任何事要有严谨的态度,展现的是不驰空想、不骛虚声的精神面貌。
两年前来到秀英派出所出任所长时,王锡增本着“基层为民不能打折扣”的想法,打算借用“先搞好卫生”的方式提振“战斗堡垒”的士气。
王锡增(右二)工作照。
以前,秀英派出所接警室门旁放着一个装垃圾的大桶,来所里办业务的群众、在所里工作的民警随手便将烟头、餐盒等生活垃圾丢在里面。蚊蝇飞蹿,臭不可闻。王锡增到职后,联络片区的环保工人把大桶移走,每天中午下班便来到院子里捡被乱扔在地上的烟头……开会时,他调出监控,把审讯室桌面上泛着油花、办公椅上踩有鞋印的视频放给同事看,没过几周,办公场所变得窗明几净。
来到基层的第一天,王锡增就以身作则,两年多来,他都准时出现在派出所。作为行政长官,他悉心引导身边同事,“别人的认可绝不在于‘挑肥拣瘦’只干面子活,实力的积累出自‘真金白银’的付出。”作为党员干部,他时时告诫下属,“违法违纪搞私利、图虚名、务虚功最终坑害的是自己。”
在严管厚爱的实践中,王锡增总有耐心将时间用在“一对一”上,在派出所每一名民警办理每一项业务时,给予答疑指正,“手把手”领着大家干事业,实实在在整治辖区治安,将心比心与老百姓打交道。
两年多,秀英派出所破获刑事案件、查处治安案件600多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900多名,辖区治安环境焕然一新。
有了这些“私心”,也就有了对不住的人。王锡增心里对不住的是自己的家人。从与妻子谈恋爱时,电影看到一半、一起吃饭时还没上菜、逛超市还没买单……人已到了岗位。如今,两个月大的小儿子出生,王锡增也没能陪产,“真的很感谢他们的一路支持。”说到这些,王锡增坚毅的脸庞泛了红。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