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简讯:两会深观察|海南: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非遗技艺“潮”起来

2023-01-14 21:07:17 来源:南海网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丁文文

黎锦、椰雕、琼剧、疍歌、木偶戏、黎族竹木器乐……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珍珠般璀璨夺目,涵盖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技艺、民俗等类别。

如何让非遗在守正创新中绽放出时代光彩?非遗该如何传承下去?今年海南省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们给出了答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现状分析:多彩非遗该如何传承?

黎族纺染织绣技艺、黎族竹木器乐、打柴舞、钻木取火技艺……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前往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寻找即将消逝的“海南记忆”。船型屋下,身着黎族传统服饰的阿婆席地而坐,展示着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这是槟榔谷日常一景。

“保亭的民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谈及保亭的非遗文化,海南省政协委员、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吉贵如数家珍:目前“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黎族竹木器乐”“黎族钻木取火技艺” “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四项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黎族独木器具制作技艺”“黎族藤竹编织技艺”“黎族民间故事”三项列入省级非遗项目。其中,“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于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槟榔谷也由此被赞誉为海南民族文化的“栖息地”和“活化石”。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自然的就是美丽的。”吉贵说。

这只是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缩影。海南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截至目前,海南省国家级非遗项目达44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109项,市县级以上非遗项目300多项。全省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9名,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49名,市县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00多名。

海南省政协委员,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国际语言服务学院执行院长马海燕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其传承人的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的“活”的文化形态。非遗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海南省的非遗传承人年龄构成均在40岁以上,青年一代的传承人极少。当这些传承人逐渐老去,非遗该如何传承下去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在吉贵看来,非遗传承面临着在传播主体上良莠不齐;在发展认识上存在局限性;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缺乏实践性等问题。目前非遗传承往往只是传、帮、带,传承模式单一。而真正意义上的非遗“活态化传承”并不单单是静态到动态的形式转化,而是要在传承的过程中发挥人们对历史的辩证思考,对非遗当代价值的思考与创新实践,从认识非遗、到非遗成果转化、再到实现非遗市场化价值,这才是非遗传承性发展的内核。

建言献策:注重非遗传播,探索“非遗+”新路径

事实上,“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已成为非遗传承发展的共识。非遗不应只是静态的文化符号,更应是活态的文化“有机质”。黎族纺染织绣技艺、黎族原始制陶技艺……在海南,以黎锦为代表的非遗文化正在变成集观赏、体验和购买于一体的旅游产品,推动非遗在当代生活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绽放出更加迷人的时代光彩。

“推动非遗传承与劳动教育结合。”吉贵建议,在保亭打造非遗特色劳动教育示范点,更有助于“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成为非遗传承发展的共识,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非遗技艺“潮”起来,从而达到传承的创新发展。

从文化传承的活态性角度,吉贵建议,推动非遗纳入教育体系,建立规范的非遗文化传承教课文案。从教育目标的严谨性角度,在内容上规范非遗的历史性、原创性。吉贵指出,目前,各市县申报认证的非遗传承人以高龄、教育程度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群体为主,他们对非遗的传习多是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传承内容存在高度的可变性,为尽可能缩小可变范围,传习内容应当包括传习目标、传承人操作与示范、实践与探究任务、传习成果转化等与非遗劳动教育相应的文本内容。

此外,从示范点项目的发展性角度,吉贵建议打造具有“典型代表”“可物化”的非遗传统手工技艺项目。“典型代表”体现在非遗文化资源名录,便于开展现场实质性教学并且充分发挥当代价值的项目;“可物化”体现为劳动实践中的创意物化物对促进非遗手工产品市场化有着重要的经济提拉效应。

在马海燕看来,传承的目的是传播,传播是更好的传承。针对海南非遗传承存在的现实问题,她建议,通过传播对非遗进行保护和传承。首先,鉴于非遗的传承多靠家族身口相传,应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热爱非遗,从而走上学习和传承的道路。其次,充分利用博物馆等进行非遗的数字化传播,并借助机场码头进行投屏传播。如在海南省博物馆固定区域进行常年不间断非遗文化展,将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分区展出,传承人则通过录像的形式进行项目展播。通过丰富的内容和文化内涵,吸引市民游客,使之成为旅游打卡地。

“目前海南非遗的传播多着眼于国内受众,传播的语言文字也多为汉语汉字。”为扩大非遗的传播力度和广度,马海燕建议海南非遗的各种宣传片和推文配上英语和其他语种,扩大影响力。

谈及如何让海南文化遗产“活”起来、非遗技艺“潮”起来,马海燕表示,海南可探索“非遗+旅游”“非遗+文创”“非遗+美食”等文旅融合新路子,让文化“活”起来,让旅游“热”起来。还可邀请外籍友人讲述海南故事,推出坐着高铁看海南系列,以推介环岛高铁沿线各站点的非遗项目;沿着中线访非遗系列,来推介中部地区的非遗项目;吃在海南、看在海南、玩在海南等系列,全面推介海南的饮食和风俗文化。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