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速读:女子银行卡里的钱不翼而飞,经过查询,发现问题竟出在小儿子身上

2023-02-20 08:22:15 来源:北京青年报官网

一起来聚焦孩子的教育。这里,咱们要从海口苏女士的求助说起。两天前,她发现自己一张银行卡里的钱不翼而飞,而经过查询,这笔钱竟然被还在读小学的小儿子鑫鑫全部用在了游戏中。苏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此前为了补贴家用,还在外兼职了第二份工作,攒下的钱全部存在一张银行卡内。平时,这张卡就绑定在自己的微信上,除了去年年底给小儿子看病以及零散的开销外,基本很少使用。可到2月17号下午,她要用钱时才发现,卡里的余额竟接近于0。当事人 苏女士:向我老公转账20块钱,才发现20块钱都转不出去,然后我就直接从岗位请假回来,问小孩帮我查一下才发现是充了游戏。

苏女士在大儿子小郑的帮助下才发现,从去年的4月份开始,自己银行卡里的钱在不同时间段内,分别转给了名为“北京龙威互动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瓦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两个账户,购买了叫做“迷你币”的商品。后经过询问,正上5年级的小儿子鑫鑫承认,自己在一款手机游戏中,花掉了这些钱。苏女士的大儿子 小郑: 今年二月份充了1500,然后还有1月份,一直都在有,还有一个平台,就是“233游戏”平台,也是充了迷你世界这款游戏,这个月就充了4500,总共金额是在12500左右。

通过查看苏女士的支付记录记者看到,苏女士的账户与上述两个账户交易次数超过70次,数额也从1元、5元、50元到500元不等。鑫鑫承认,自己从四年级开始一直玩这款手机游戏。而购买“迷你币”,可以为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升级装备,穿戴好看的皮肤,提升游戏体验。苏女士的小儿子 鑫鑫:(记者:这都是你买的皮肤?) 嗯,(记者:你这边花钱需要验证吗?) 不需要,输入密码就行,(记者:你知道密码是吧?) 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现场,记者下载登陆了这款“迷你世界”游戏,发现游戏使用时需要进行实名认证,并对未成年人有着相应的限制,但如果孩子使用父母的身份证进行认证,便可以不受限。当事人 苏女士:(记者:平时您的这个手机密码,包括支付密码,银行卡密码这些他都知道吗?) 我不让他知道,但是有可能我在网上购物的时候,他就偷看到了。(记者:他有自己的手机吗?) 充钱是拿我的手机去充钱,也是瞬间的事情,就拿旧的手机去玩,我才没发现的。

苏女士说,她和丈夫是从下面乡镇来到海口务工,薪资本就不高。再加上大儿子正在外地上大学,他们平时都不舍得花钱。为了帮助苏女士,现场,记者与游戏公司方面取得了联系。北京瓦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人员:我看到这个游戏是迷你世界,然后充值金额是7686,退款的话是需要个人操作的,在对话框里面输入小孩子充值,然后自主反馈一下就可以了,反馈之后有专人处理的,具体的金额到后期会有人给您答复。

另外,在北京龙威互动科技有限公司客服的提醒下,记者也找到了该公司的相关申诉平台。接下来苏女士将在开具相关的证明材料后,向平台方提出正式的退款申请。孩子道出游戏消费心理家长反省自身监管疏漏接下来,鑫鑫的家人将进一步与游戏平台沟通,协商处理办法。虽然事情正在处理中,但背后的原因不容忽视。在与鑫鑫的聊天中记者发现,他对于自己玩的游戏不是特别了解。那他为什么还会沉迷其中,甚至在游戏中多次消费呢?鑫鑫的妈妈苏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和丈夫虽然忙于工作,但是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教育并没有松懈。到小学四年级,孩子的学习都还保持在不错的水平。而她注意到,也是在四年级的时候,孩子的学习状态有了变化,现在想来,就是跟游戏有关。鑫鑫的妈妈 苏女士:他沉迷于这个游戏了以后,(学习)就应付着来的,你叫他写作业 ,比如寒假作业,前面写一点,后面写一点,他就说妈我写完了 。

苏女士表示,自己此前对于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一直有所控制。但是这个寒假,白天他们要外出上班,孩子一个人在家,加上去年部分时间需要通过网课学习,她才将旧手机给了鑫鑫。她分析这也导致之后对鑫鑫的监管难以进行。而相比母亲,做哥哥的小郑在此前就发现过鑫鑫的游戏充值行为。鑫鑫的哥哥 小郑:之前就是有充过,小笔的几十块,(或者)一两百,(发现后)跟弟弟做过教育,他后面又进行了现在大金额的充值。

记者了解到,这款“迷你世界”的游戏,是鑫鑫与同院的小伙伴玩耍时知道的,院子里有不少的同龄人在玩这款游戏。鑫鑫的小伙伴:(记者:你知道迷你世界这个游戏吗?)知道,(记 者:你平时玩吗?) 玩,(记者:怎么玩里面是?) 里面是叠方块还有一些是跑酷。

鑫鑫的小伙伴:(记者:你平时在家有玩游戏吗?) 点头,(记者:你玩什么游戏呀?)迷你世界,里面链接着其他游戏,他们充钱以后买到了一些好皮肤他们就来炫耀,我没有 。采访中,院子里不少在上小学以及初中的孩子都跟记者表示,自己有玩“迷你世界”这款游戏。个别孩子会购买“迷你币”来提升游戏体验,并向身边朋友炫耀。当天,记者也进入到这款游戏,这是一种三维生存建造游戏,适用于12岁以上的人群使用。鑫鑫说,创建房间的玩法,可以让相识的小伙伴一同游戏,这也成为他“小朋友圈”中的新互动模式。

鑫鑫:(记者:你是因为大家都玩,想要有些共同话语才玩的吗?) 嗯,(记者:那他们有买吗?) 没有,有些有,我想有这些皮肤就可以在他们面前炫耀,(记者:那他们看见你花钱买的这些皮肤,会怎么样?) 羡慕。记者发现,虚荣心作祟或许是鑫鑫游戏充值的诱因,但随着鑫鑫的成长,与父母之间日渐减少的交流欲望与情感表达,也让鑫鑫更加倾心于游戏的世界。

鑫鑫的妈妈 苏女士:他就在那里偷玩我就没发现呀,我作为家长也不会说一直揪着嘛 ,没有看到,也是我作为家长的监管不到位。采访当天,母子俩进行了沟通,鑫鑫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鑫鑫妈妈也表示,之后会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动态,多与孩子进行交流,“远离手机游戏,从今以后你要全部的改正过,你所有的面貌还有你学习的态度,(我知道错了,下次再也不敢了)你知错就改才是好孩子,妈妈永远爱你,你做这个事情,妈妈也有责任,监管不到位。”家长对话孩子心理需求

“肯定+陪伴”胜过“严防死守”

现如今,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孩子接触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年龄也是越来越早,由此衍生的沉迷网络、游戏充值等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位家长对于孩子使用电子设备是什么态度,又都有哪些引导方式呢?一起来关注。家长 龚女士:把作业做好了之后,会奖励个几分钟,学习压力大的时候还会刷刷小视频 ,也会听听故事,上上一些网站,一般那些需要支付的网站我们都是不会告诉他的,支付密码也不会让孩子知道。

家长 韦女士:不怎么玩,他也比较自觉,像我们玩的话,也就是看个10分钟手机,或者看个小视频而已 。采访中,大多家长表示,孩子接触手机等电子设备是可以接受的,但在使用时间和内容上,都会有严格的管控,并且会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比较而言,一些常常跟在老人身边的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会更长一些。

学生 小羽:(记者:你在玩什么呀?) 玩金铲铲之战, (记者:这是自己的手机吗?) 这我奶奶的,(记者:平时就拿奶奶的手机玩吗?) 嗯,也就玩个两三个小时吧。小羽的奶奶 潘阿婆:控制时间,有的时候玩起来的时候也难以控制他,打那个游戏就是,(记者:他知道您的支付密码啥的吗?) 他知道吧应该,知道,他一般不会乱花钱的 。

总结而言,家长们对于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问题都较为重视,但未成年人自我管控力差,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强,充值游戏的问题还是屡见不鲜。对此,《民法典》中有明文规定,以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教育专家也呼吁,现在大多数游戏以及不适合未成年使用的手机软件,都会有实名认证等使用流程来对未成年人行为进行限制,建议家长们在手机使用过程中不定时增加人脸识别等环节,以此增加对孩子的保护环节。与此同时,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引导始终是关键。像此次事件中的鑫鑫,虽然平时家长十分关怀,但是日常的心理动向,家长却未关注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丁芳:很多时候,当孩子只有某一个部分他能够去对比,能够在他的群体中得到“C”位的时候,但这部分他没有,比如说成绩不是特别优秀,那么他可能会去想,是不是我就可以去游戏里面去获得,因为那个好像还蛮快就可以拿到去同学那里炫耀。

心理专家分析,孩子成长过程中,都渴望被认可。此时家长可以多给予孩子一些肯定式的互动,发现孩子擅长的地方,多了解孩子日常生活动向,对正确的行为或者喜好给予支持鼓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丁芳: 对于孩子来说,其实除了学习以外,还有其他想跟父母分享的,当孩子做了一件事情以后,及时给予肯定 。

同时,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生活中,承担一些家庭责任,对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有一定好处。另外,对于一些长时间沉迷于手机的孩子,可以带孩子多参加户外运动,增加父母对于孩子的陪伴,让孩子在虚拟世界中追寻的情感需求可以在现实中满足。

直播海南记者:王锴鹏、陈卿相

关键词: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