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昌江|李宜君:带领村民把一片“荒”变成满眼“绿”

2023-03-09 11:05:50 来源:南海网

南国都市报 记者 李绍远

阳春三月,群山环绕的昌江七叉镇乙洞村显得生机勃勃:25米高的水塔实现3000亩农田全灌溉,田地里朝天椒开出花朵、菠萝蜜拔出新叶,大棚蔬菜郁郁葱葱。抬眼望去,满目春色。

乙洞村从贫瘠山村变成富饶黎村,从脏乱差变成美丽乡村的背后,离不开海南核电多年来的帮扶。来自海南核电一批又一批的驻村干部扎根村子,为乡村振兴谋出路。李宜君就是其中一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昌江七叉镇乙洞村村民在水塔下种植辣椒。

改善人居环境

先修“面子”再修“里子”

2020年4月,海南核电有限公司员工李宜君背起行囊,走进乙洞村,从上一任驻村工作队员手中接过“乡村振兴”接力棒。不久后,他成为乙洞村驻村第一书记。

“村子四面环山,从11月到第二年的5月很少降雨,农田会干旱。”做足功课的李宜君进村后,第一站来到由海南核电投资建成的水塔前查看,“先做管网铺设,解决农田灌溉问题。”驻村后,李宜君做的第一件事,是为村子修建了12公里长管网,“河水沿着管道直流到田间,农田灌溉初步实现全覆盖。”

农田用水得到解决了,李宜君想到发展产业,但在这之前,他要先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先修‘面子’再修‘里子’,居住环境好了,村民才有幸福感,才会追求更多获得感!”

近年来,随着海南核电对乙洞村的深入帮扶,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但有些低洼处会积水。“这里面积大,填完水坑后可以当做村民活动广场。”李宜君把目光投向乙洞村小学旧址,他找到村委会干部协商。

不久后,水坑填上了,路面也硬化了,改造成排球场和篮球场,成了村民活动场所,围墙上还绘了四幅画,记录乙洞村近年来的变化。村民刘小勇说,自己喜欢打篮球,有了篮球场后,每天要到球场打球,“李书记牵头修建了活动广场,让我们有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

“每天下午在村民活动广场打球的人不少,村子一下就热闹了许多。”乙洞村党支部副书记何立民说,有了村民活动广场,村民的兴趣爱好、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人也逐渐变得精神起来。

昌江七叉镇乙洞村蔬菜大棚内,蔬菜郁郁葱葱。

谋求产业发展

带动村民抱团种植鼓腰包

乙洞村委会下辖三个自然村,有420户1940人,全村耕地5200余亩,仅水田就有1000余亩。

因村子经常出现季节性缺水,不少村民选择外出打工。在播种季节许多农田仅有高高的杂草随风舞动。刚到乙洞村一个月的李宜君,心里盘算着,“农田用水问题解决了,下一步,要把一片荒变成一片绿。”

2020年10月,12公里长的供水管线贯通全村农田。李宜君把产业发展提上了日程。随后,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李宜君及村两委干部带动下,乙洞村成立黎蔬园种养专业合作社,鼓励村民种植热带水果以及蔬菜等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乙洞村以“科普培训+村集体带动+村民参与”模式发展朝天椒种植产业,村子产业规模雏形凸显。

有了产业,李宜君等人开始谋划销路,利用合作社注册“黎蔬园”电商品牌,通过自产自销模式,让农产品走出去。李宜君说,“黎蔬园”电商平价回收村民种植农作物、水果,主动对接企业,把产品销售出去,再把收益结算给村民,“农产品实现线下线上销路‘两步走’,村民发展产业劲头更足。”

2018年,乙洞村开展消费助农活动成交额仅0.9万元,随着“黎蔬园”电商品牌的初显成效,成交额逐年升高,2021年达到18.2万元;2022年下半年,村子还带动40余户种植朝天椒超500亩,村民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

前几年,村民陈新平曾在外地发展种植业。乙洞村农田灌溉问题解决后,他在村里租了130多亩地,“90亩种植甘蔗,30亩种植南瓜。”陈新平说,他“大手笔”发展种植业,除了农田用水不缺的原因外,还有李宜君帮他申请小额贷款积累了底气,“5年前,我家最高收入仅有5万元,村里发展种养等产业后,我家去年收入近30万元,翻了好几倍!”

昌江七叉镇乙洞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宜君。(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引进技术人才

让种田变成一门“技术活”

如今,乙洞村水塔下是成片的辣椒,长势喜人。不远处,是刚拔出新叶的菠萝蜜,还有在大棚遮盖下的百亩翠绿蔬菜。小山村如李宜君所愿,从一片荒芜变成满眼春色。然而,李宜君并未放松,“让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他开始琢磨,如何让种田变成一门“技术活”。

百尺竿头,进一步其实很难。为走好这一步,李宜君想了许久,最后决定引进种植业返乡技术人才。

2月,乙洞村在暖阳拂照下,静谧祥和。一大早,村民陈新平就他拨通了一个电话,“小钟早上好,我种的南瓜到这个阶段需要做什么?方便过来帮我看看。”“陈叔好!没有问题,我一会就过去。”电话那头传来年轻的声音。挂完电话后,陈新平嘴角上扬,这个“小钟”可帮他解决了不少种植难题。

小钟叫钟曾壮,是七叉镇的一名返乡大学生。2020年,乙洞村对外招农业技术人才。还在学校教书的钟曾壮经朋友推荐给了李宜君,双方一拍即合。“我对种植很感兴趣,曾考取了农业技师证。有许多朋友是搞农业的,接触多了,也懂了一些种植技术。”谦虚的钟曾壮一头扎进了这个小山村,一待就是3年。

钟曾壮的到来,让李宜君如获至宝,他把大棚蔬菜交给钟曾壮管理,还向他介绍了村子里的种植大户。于是,钟曾壮每天就在田里来回奔波,村民有什么种植难题第一时间给“小钟”打电话,他都一一给出建议,他和村民打成一片,和李宜君等人一起谋划乡村振兴路。

有了技术人才的支撑,村民种植的果蔬更有起色了。李宜君趁热打铁,与村“两委”干部邀请昌江农技人员到村里开设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鼓励致富带头人发挥“双带”作用,为群众讲解生产经验,提升群众农业生产技术。

2022年,李宜君驻村两年任期到了,他主动申请延期一年,“村子刚起步,我要向往届的驻村干部学习,把村子发展的基础打牢,让后来者更好开展工作,让村子发展更有底气。”

关键词: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