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快资讯丨三亚崖州区发展种养新模式,鼓起群众腰包

2023-03-20 13:07:26 来源:北京青年报官网

■ 海南日报记者 黄媛艳

三亚崖州区赤草村村民李光仁套袋种植的芒果林里,一群群小鸡不时穿梭其中,一见到人,便四处奔跑。沐绿荫清风、吃五谷杂粮,啄树间虫蚁,这群生态放养的文昌鸡可是村民们增收的新法宝。

“海南无鸡不成宴,赤草村有9800亩的林地,可以发展林下养殖文昌鸡,这也正好与我们的研究方向契合。”海南省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文昌鸡育种与养殖创新团队执行首席、崖州区“博士村长”魏立民透露,2022年团队探索在赤草村开展林下养鸡产业项目,首批1200多只鸡苗免费发放给120户村民,实行林下低密度小群分散饲养,150天出栏的生态文昌鸡每只能卖到100元至120元,希望借此既增加村民经济效益,又能有效修复林地土壤。


(资料图)

首次尝试有喜有忧。由于村民养殖条件、养殖基础不同,养殖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最终该团队与村委会商量后选择3户进行示范养殖,第二批鸡苗也于近日发放,第三批1000多只鸡苗计划4月发放。“村里放养场利用的是芒果林和槟榔林,生态环境好,水源充足,相当于土鸡的天然运动场,还有‘博士村长’入村指导养殖确保成活率和把控品质,兜底销售也让村民放心养。”赤草村村委委员黄礼汉说,先期小范围养殖进行试验、培养养殖能手,将为下一步规模化养殖、村集体养殖探索经验,该村计划针对市场不同需求,在文昌鸡品种改良、新品种引进等加大与“博士村长”团队的合作,为传统种养探索新路。

崖州区地貌多样,北部山高岭峻,中部分布大小不规则的沿山台地和丘陵。近年来,该区积极盘活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等产业,依托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科研资源,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博士村长”等机制力促南繁成果就地转化,实现林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绿色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3月19日15时许,阳光正烈,光线透过茂密的橡胶林密密麻麻地投射林间。踏入林地,记者循架而行,寻找长在林下架中的食用菌。翻开黑色遮荫网,草帘下灵芝正破土而出,黄黄的煞是可爱。

“我们在槟榔、橡胶林下先后试种了平菇、灰树菇、秀珍菇等8个食用菌品种,平菇6天即可采收,一亩就能采收3000多斤。”中国农业大学刘庆洪团队成员胡慧娟透露,依托南滨居3万多亩橡胶、槟榔林等资源,该团队与南滨居开展合作在林下间种食用菌,力争既能用好森林资源和林下空间,又能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除了瞄准茂林因地制宜选择林下经济发展主导产业,依托先进的立体生态种植技术,崖州区也在探索百香果林下、椰林下发展林下复合种植,力争提高土地的亩产收益。

高大的椰树挺立地旁,一株株鲜绿的斑兰透着幽香,叶片长势喜人,又可以开始新一轮的采收。“斑兰喜阴,在槟榔、椰树下套种很适合,再加上立体种植的方式再搭架套种钦蜜9号百香果,一块地上就有了多重收入,斑兰叶亩产4000多斤,每斤能卖3元;百香果亩产能达到2000斤,每斤至少能卖6元。”崖州区临高村村民李振透露,在“博士村长”易克贤团队的指导下,技术、市场不愁,做好田间管理林下也能生金。

同样是瞄准林下斑兰种植,崖州区南滨居白超队居民胡澜芳则做起了农旅融合的生意。“我们在家里25亩槟榔林下种植了斑兰,还带动周边11户居民一起种植,依托斑兰融合黎陶等非遗手作打造了黎家乡情非遗文化园,深耕研学游市场,生意还不错,目前正准备探索建设民宿完善农旅服务。”胡澜芳说。

微风拂过,槟榔香、斑兰香扑鼻而来,点绿成“金”,增收在望,胡澜芳喜笑颜开。

(海南日报三亚3月19日电)

关键词: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