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方寸之间,自有天地。青葱校园,承载着许多人最美好的记忆。如果有机会重来一次,你希望理想中的校园是什么样子?近期,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推出《探校·三亚》短视频栏目,将带你走进身边的好学校,去探访、去感受、去发现,在镜头和文图中寻觅初心。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记者 胡丽齐/文 沙晓峰/图 孟瑶/出镜 马子涛/视频
你多久没有抬头看星星了?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三亚学校(以下简称“人大附中三亚学校”),观星巡天是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日常,不仅如此,在这里,学生还能亲手设计和拼装机器人,在航天创客实验室等创新实验室内探索宇宙奥秘,点亮浩瀚星空……近日,《探校·三亚》走进人大附中三亚学校,体验学校科技感满满的特色校本课程。
人大附中三亚学校的学生进行水火箭发射。记者沙晓峰摄
“同学们,超新星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天象,人类最早的观测超新星记录是中国天文学家于公元185年看见的SN 185,有记载的最亮超新星是SN 1006……”位于人大附中三亚学校综合楼的天文台与天文教室内,在物理教师高裕的指导下,学生们借助天文学习软件找到了SN 1006,“哇,太美了!”瞬时间,教室内不时传来阵阵感叹。
人大附中三亚学校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组装水火箭。记者沙晓峰摄
高裕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是天体物理博士,在学校任教天文课程已有三年的时间。他告诉记者,通过天文课,学生可以认识星星、了解星星的特点,比如初一和十五的月亮为什么会不一样。同时借助学习软件,给星星测量亮度,了解行星的运动轨迹,揭开星云神秘的面纱,为学生埋下一颗探索太空的种子,引导更多的学生仰望星空。
老师在人大附中三亚学校的天文台给学生解惑。记者沙晓峰摄
“在这里,我们可以对日全食、日环食进行观测,前段时间,我们曾借助天文望远镜观测过火星,画面很震撼!”今年15岁的许译文从小就喜欢航空航天,正读初二的他在学校创立了航天模拟社,现有20名社员,大家志同道合,时常分享和交流近期所获。“天文与航天是两个非常密切的领域,我们很多人也都选修了天文课,给我们补充了很多知识面。”
学生在人大附中三亚学校的3D打印实验室内体验3D打印。记者沙晓峰摄
除了探索浩瀚宇宙,3D打印实验室内,学生们正将自己的“天马行空”变为触手可及的作品;机器人实验室内,学生们正敲下一组组代码,操纵机器人行经路线;田径运动场上,一个个蓄势待发的水火箭在反冲力的作用下,升至百米高空……记者了解到,像这样有趣、精彩的课堂瞬间时常在学校上演,学校建有海洋科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航天测控实验室以及航天创客实验室等创新实验室,通过丰富有趣的课程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科学的魅力。
人大附中三亚学校的学生进行水火箭发射。记者沙晓峰摄
学生在人大附中三亚学校的3D打印实验室内体验3D打印。记者沙晓峰摄
“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我们开设了种类齐全,覆盖小学、初中、高中的‘生长力课程’。”校长宓奇介绍,人大附中三亚学校是一所设有小学、初中、高中及国际课程班的12年级全日制公立学校,目前,学校设66个班级共2700多名学生。“生长力课程”有机融合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涵盖语言与文化、数学与科学、人文与社会、技术与设计、艺术与欣赏、体育与健康、德育与心理、劳动实践等多个领域共一百多门特色课程,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
人大附中三亚学校校长宓奇。记者沙晓峰摄
“尊重个性,挖掘潜力,是学校的办学宗旨,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实验场所和课程设计,成为学生梦想腾飞的起点,帮助他们拥有学会思考、善于实操的能力,具备品格力、认知力、健美力、合作力和创造力。”宓奇表示,当前,海南自贸港建设正如火如荼,在校本课程设计上,学校紧紧围绕海南自贸港高新产业、重点领域开设海洋科学、航天科技、旅游经贸、南繁育种等特色校本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为学生今后求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建设家乡就是建设祖国,海南自贸港的建设需要本土人才发力,这些课程的设计与海南发展息息相关,对学生在自贸港建设中成长,在成长中了解自贸港,将来投身于自贸港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