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果果率先接受了替度鲁肽的注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供图
中新网上海5月14日电(记者 陈静)因为曾经罹患肠扭转肠坏死,4岁男孩果果(化名)经过三次手术,原本长3到5米的小肠仅剩35厘米,成为短肠综合征(SBS)患者。因为肠道有效吸收面积显著减少,不能维持孩子生长需求,引起了营养吸收和代谢功能障碍。2年来,他只能天天依赖输液获得营养支持。
记者14日获悉,在海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乐城医疗药品监督管理局、永达基金会等共同努力下,果果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乐城医院,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专家的全程指导下,接受了替度鲁肽的注射。
这意味着,他的肠道吸收功能将得到改善,未来,孩子或将摆脱长期静脉营养的日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蔡威教授与儿消化营养科主任王莹教授一直在为果果治疗。蔡威教授说,短肠综合征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的治疗需求非常急迫,他们常年受困于静脉营养及其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近年来,通过多方努力,SBS儿童患者预后显著改善,在发达国家的一些肠康复中心,儿童SBS的总生存率已接近90%;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患儿每天过着长时间静脉输入营养液的日子。
如今,人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类似物——注射用替度鲁肽已在多个发达国家获批用于治疗短肠综合征患者,最低年龄可达4个月。该药可能改善肠道吸收功能和帮助减少甚至摆脱静脉营养。在2022年进博会上,替度鲁肽在华亮相,符合海南自贸港博鳌乐城进口特许药械政策。
蔡威教授表示:“目前中国尚无SBS治疗药物获批,但疾病严重性和临床急需性不容忽视,希望各方努力能尽快填补中国SBS药物治疗的空白。”(完)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