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国家文物局、海南省人民政府等在海南三亚发布我国深海考古工作近期取得的重大进展——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海域发现两处古代沉船,分别定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和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
就在5月20日,中国文物工作者搭乘“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一号沉船核心堆积区西南角,布放沉船水下永久测绘基点,并进行初步搜索调查和影像记录。这标志着中国深海考古开启了新篇章。
【资料图】
世界级的重大考古发现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有多个疑似被船舱分隔开的成堆文物,最大高度达3米多,文物以瓷器为主,散落范围达上万平方米,推测数量超过十万件,根据出水文物初步判断为明代正德年间。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发现大量原木,尺寸相近、码放整齐,大多经过简单加工,初步研判是从海外装载货物驶往中国的古代沉船,初步判断为明代弘治年间。
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长闫亚林评价说,沉船保存相对完好,文物数量巨大,时代比较明确,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及艺术价值,不仅是我国深海考古的重大发现,也是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
两处沉船,一处船货以外销的瓷器为主,一处船货以从海外输入的木材为主。两处沉船年代相近,相距仅10多海里。“这是我国首次在同一海域发现出航和回航的古代船只,充分证明了这一航线的重要性和当时繁盛的程度,有助于深入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双向流动。”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唐炜说。
里程碑式的新起点
由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3家单位联合组成深海考古队,将严格按照水下考古工作规程,用1年左右时间,分3个阶段实施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调查工作。
“调查工作对于我国深海考古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唐炜说,我国以往的水下考古工作,主要是在沿海和岛礁周边开展的。这次调查是首次对深海水下文物开展考古工作。
他表示,这是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者首次运用考古学的理论、技术与方法,严格按照水下考古工作规程要求,借助深潜科技技术与装备,对位于水下千米级深度的古代沉船遗址开展系统、科学的考古调查、记录与研究工作。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二级研究员宋建忠介绍说,深海考古队成员近30人,包括考古学、文物保护、地球物理探测、海洋地质、海洋生物、机械电子等领域科研人员,共同完成这次任务。
考古调查工作结束后,将科学评估沉船保存状况和技术条件,研究提出下一步考古和遗址保护方案。
无限广阔的前景
近年来,我国深海考古迅速起步,取得了重大进展。2018年4月、2022年8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等单位先后在西沙北礁海域、西沙海槽海域成功实施两次深海考古调查,发现若干沉船和遗物点。
本次重大发现充分展示了我国深海科技与水下考古跨界融合、相互促进的美好前景,标志着我国深海考古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
闫亚林表示,将以当前亟需的水下考古探测、水下考古机器人、高精度定位和测绘记录、脆弱文物加固和提取等为重点,研发水下考古专用设备与关键技术,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水下考古实验室,逐步提升我国水下考古技术水平。
本次考古调查工作的第一阶段于5月20日持续至6月上旬,使用载人潜水器搜索摸清沉船分布范围,对沉船遗址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资料采集和考古记录工作,适量提取有代表性的文物标本,以及海底底质等科学检测样本。第二阶段、第三阶段计划将于2023年8月至9月、2024年3月至4月接连实施。 文图均据新华社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