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海南文昌的乡镇排球联赛通过互联网火爆出圈。虽然是由当地村民参与的业余比赛,但却不乏激烈的竞技场面,更有热情似火的球迷观众。这里村村有比赛、人人会打球,当地居民为何如此热衷排球运动?走进海南文昌,感受这里“村排”的火爆和活力。
在文昌排球圈儿里,年过半百的黄梓可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年轻时,他也是球场上的一位猛将,现在虽然年纪大了跑不动了,但是他对排球的热情依旧不减。当晚的乡镇排球联赛就要开赛,老黄又忙碌了起来,他把托朋友定制的球迷服装装上了车。
(资料图片)
场上比赛激烈,场下座无虚席,谁能想到这只是一场乡镇排球联赛。与我们经常看到的6人制排球比赛不同,这里打的都是9人制排球。不仅参与比赛的人多,而且不少队员光着脚或穿拖鞋上阵,快攻、扣球、拦网打得有声有色。
文昌东郊队队长 许峰:我们这边天气热,都喜欢穿拖鞋,出去外面就简单一点。打习惯了,不穿也可以打,光脚也可以打。
村村有球场,人人会打球。在文昌,在这样的赛场上,最常见的画面,就是遇到熟人。参赛球员可能是放暑假回家的“二哥”,也可能是在镇上开店的“三叔”。彼此沾亲带故,互相知根知底。
文昌重兴队队员 符兴发:对面是我以前的几个朋友,都是经常打球的。场下是朋友,但是场上是对手,我们照样不会让着你,你们输了,我们请喝酒。
比赛是业余的,赛事组织却不潦草。体育老师当裁判、青春靓丽的排球宝贝、幽默诙谐的解说嘉宾、五花八门的直播设备,甚至球场周边的赞助商广告,这些职业赛场元素一应俱全,啦啦队长黄梓更是忙得不亦乐乎。
比赛不仅吸引了当地人,还有不少球迷特意从外地赶来体验文昌村排的魅力。据主办方统计,比赛刚开始两周,就吸引了上万人来现场观看。
海口排球球迷 盛女士:我从海口过来的,就是来体验一下,看看这个感觉真的是不一样。年轻人都会打,老人家都能懂。
海南国际传播中心主持人 劳拉:在海南打排球就是很受欢迎。我已经学习打排球了,就是在海南跟他们一起打排球。
全民热爱排球 “村排”群众基础深厚
一场乡镇排球赛,真是打得激情,看得过瘾。从赛场上走下来,队员们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活,他们可能是耕种土地的农民、经营商铺的小老板,也可能是外出务工或是假期返乡的年轻人,但是排球已经变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昌有着“排球之乡”的美誉,据《文昌县志》记载,文昌排球有着悠久的历史,排球运动从20世纪初传入文昌至今已有百余年。
文昌市铺前镇啦啦队队员 林敏:我们村一直都会有排球赛。大家都会打,氛围上来了,就都打了。天生的基因,球到手上就都这么打。
这块掩映在椰林中的球场,是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排球场,这是一块标准大小的场地,球网、边线一应俱全。傍晚时分,天气还比较炎热,球场上已经有不少孩子在打球。
文昌市东郊中学学生 符方基:我爸年轻时候的照片给我看,看到我爸打排球的时候样子很帅气,然后就跟着学下去了。都是跟同学们一起在操场上打,经常打得满头大汗。
树影斑驳中,几位少年在场上对垒,他们光着膀子,汗流浃背,欢声笑语不断。村里的孩子喜欢比赛,在对抗中逐渐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当然,如果赢了,也是能得到奖励的。
文昌市东郊中学学生 林发:谁输谁请客,请客喝饮料。
球场白天是孩子们的乐园,晚上则是成年人的舞台。种田的、卖菜的、开车的、开店的……结束了工作的人们纷纷脱下鞋、光着膀子打球到深夜。晚上,这里有一场东郊镇和东阁镇的友谊赛,比赛还没开始,场边已经围满了村民和球迷。
在文昌,全民参与排球,玩法更是五花八门。用凳子打、大家手牵手一起打……其中“板凳”排球最具特色,球员们用“板凳”完成发球、扣球和拦网。
近年来,文昌新建、翻修了许多排球场,大大小小、标准不一。如今,全市共有600多个排球场,几乎覆盖到每个乡村,男女老少全民参与。
文昌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局长 鲍光余:每年都会有新建、改建或者是翻新,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排球场。至少有几百万资金是投入到乡村的排球,只是排球这一块的。
接地气聚人气 “村排”让乡村生活更精彩
带着浓浓乡土气息,文昌排球火出了圈,也带动了排球运动在海南遍地开花。近年来,一些热爱排球的年轻人还从家乡打到了国内、国际赛场。村排作为一项群众体育运动让老百姓打出了精气神,当地政府也积极推动以村排为中心的文旅产业,带动乡村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
符向明,别看他个头不高,但是曾经代表海南省参加了中国首届九人制排球比赛,是其中唯一一名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队员,他和队友一起拼搏,最后夺得冠军。
文昌东郊队队员 符向明: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跟我们班那些同学,用一条绳子绑在那个椰子树底下就打了,基本上每天一下课都和同学们打排球。
符向明的父母刚开始并不赞成他打球。然而,看到儿子对排球全情投入,热情不减,父母最终还是选择了默默支持他。
符向明的爸爸 符祥顺:这是向明这几年来在县市里面参加比赛得奖的。我为了鼓励他,干什么事都要像爱好排球一样,要努力地拼。
如今符向明在文昌当地的一家椰子加工厂上班,打排球依然是他生活里的重要部分。白天在生产流水线上忙碌,晚上下班后,他便一头扎进排球场,去感受排球的热烈和激情。
文昌东郊队队员 符向明:白天要在这里好好地工作赚钱,要不然被老板扣工资了。下班的话,一般五六点这样下班,到下班的时间,也很想快点下班去打球。我基本每天都会去球场了,我要是不打的话,就坐在那里看他们打。
符向明身高只有162,但他却有着扎实的后排防守技术,救起球来奋不顾身,当地人送外号“铁三波”。
文昌东郊队队员 符向明:那些球迷对我自身的实力有一点点认可,才起了外号。他们想不到的,这个球基本都救不回来了,但我心里面想,这个球我能救回来。每一场球都要奋不顾身地为荣誉而战,永远都不会服输。
文昌打排球的人多,看排球的人多,从事排球事业的人多。十几年来,文昌业余体校为中国男排、女排、沙排输送了一批优秀的球员,更是走出了沙排世界冠军林美媚。文昌乡镇排球联赛的火爆出圈与当地政府的筹划组织密不可分。今年乡镇排球联赛有20支球队参与,共计52场比赛,赛事时间长达2个月。当地政府为了扩大影响,迎接更多的观众,做了详细的规划。小镇铺前张灯结彩,迎接八方来客。比赛场地内灯火通明,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观众,球员的呐喊声、观众的加油声划破夜空。场地外的步行街同样热闹非凡,大屏幕直播着比赛实况,舞台上表演着精彩节目,弥漫四溢的糟粕醋香,让整个小镇沉浸在节日氛围里。
海口排球球迷 钟先生:我作为海南人,我会感觉海南的体育文化在往上走。
文昌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局长 鲍光余:把海南的“村VA”(“村排”)打造成一个全国知名的群众体育赛事的品牌,这是我们的目标,要持续办下去,让品牌赛事更有持久力,更有生命力,同时起到更好地带动作用。
海南文昌“村排”:让乡村更有活力生机
这个夏天,一场场火热的“村排”赛事,在不断丰富当地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逐渐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海南文昌“村排”的风生水起,无疑为乡村注入更多活力,让乡村呈现更有生机的景象。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