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儋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加大农业产业发展,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和人居环境卫生整治,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为积极营造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浓厚舆论氛围,本号特开设“ 乡村振兴巡礼”专版,宣传报道各镇、办事处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创新实践,带动群众增收的农业企业,基层党员干部和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典型和致富能人、带头人等,敬请关注。
(资料图)
▲2023年8月5日《今日儋州》报 05版版面截图。
乡村振兴巡礼·排浦镇
八月,正值盛夏,排浦镇一派生机勃勃:一座座农家院落焕发新颜,一个个美丽村庄串点成线,一粒粒种子在阡陌纵横中萌发出新的希望……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这些场景,正是排浦镇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带来的变化。近年来,该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绘就了一幅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排浦镇南华村“和美渔村”项目效果图。
01
脱贫基础稳 振兴底气足
排浦镇强化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培训力度,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常态化开展走访排查、比对筛查、预警核查,发动农户、村“三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三方联动、协同发力,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因户施策,分层分类帮扶;在产业引领、就业引导、社会帮扶和内生动力激发等方面,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帮助监测对象37户161人稳定消除风险,坚决守住“一条底线”,聚焦易返贫易致贫人口,抓监测、重帮扶、强管理,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在教育保障方面,一是严格落实控辍保学责任,扎实有效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实现全镇脱贫户、监测对象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零辍学;二是发放特惠性教育补助191人21.36万元,申报雨露计划中职补贴34人5.95万元,申报雨露计划高职补贴17人2.975万元。
▲排浦镇770亩凤梨基地。
在住房保障方面,常态化开展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监测,新增危房改造5户,目前已动工4户,发放危房改造资金7.2万元。
在医疗保障方面,圆满完成2023年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工作,全额代缴城乡居民医保特殊人员95人,非全额代缴城乡居民医保特殊人员858人。
▲在排浦镇昌王村委会文青村的地瓜种植基地,工人正在拔除藤叶间的杂草。
02
抓产业发展 促就业增收
“排浦镇的土地是沙土地,非常适合种植地瓜。种植出来的小香薯皮薄如纸、香甜软糯,像栗子一样细腻的口感,非常好吃。”昌王村委会文青村地瓜种植基地负责人梁汝棠说。
该基地共种植1200亩地瓜,刚采收完的600亩小香薯是去年10月初开始种植,经过经营管理,600亩小香薯产量达180万斤,目前小香薯已销售一空。
据介绍,基地目前有固定工人7名,每天还有附近村庄20多名村民来基地内务工,主要从事除草、浇水等工作,每天务工费有130元。记者了解到,采收小香薯的时候有100多名村民到基地务工。
▲排浦镇禾丰村西瓜种植基地工人正在给西瓜套袋。
“我是固定员工,在基地主要从事基地地瓜浇水、看苗、日常管理等工作,而且离家近,每个月有近4000元收入,挺满意的。”村民符运五说。
在镇远村黑石村民小组一片平缓的坡地上,成片种植的凤梨蔚为壮观。2019年,排浦镇引进海南泰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盘活撂荒地,种植凤梨770亩。该基地负责人叶一衡告诉记者,排浦镇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肥沃的土壤,适宜种值凤梨,产出的上等凤梨肉质爽脆、清甜多汁、果肉香甜、口感好。770亩凤梨预计年产量可达420万斤,目前正在接受商家预订,逐步上市销售。
当前,排浦镇正加快培育特色农业,协调推进引进桥头地瓜企业打造沙沟村万亩地瓜种植规模化示范基地;升级改造2000亩规模化高位池海水养殖示范基地;加快壮大乡村旅游,推进建设南华村唐三彩研学基地、叶榕海滩美丽乡村等产业项目,以“乡村旅游”促“乡村振兴”。
▲排浦镇打腊村委会玉米种植基地,工人正在拔除多余的玉米棒。
03
抓村庄治理 建和美乡村
在排浦镇禾丰村、瓜兰村、昌王村,沿着已建好的村道往村里走,只见一条条干净整洁的硬化路延伸到各家各户,道路两边的草坪绿植令人赏心悦目……沿村而行,目之所及皆是村民安居乐业的和谐图景。
2022年,排浦镇共投入资金约728万元,推进了昌王老村、叶榕、沙沟、沙脊等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美丽乡村建设以点带面扎实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给当地村民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村里路面平整了,房前屋后的绿化多了,休闲健身的运动场地和健身器材也更丰富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排浦镇春花村委会干群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现在村里的环境是一年比一年好,门前屋后干净整洁,出门散步整个人感觉心情特舒畅。”南华村委符木青自信地说。
近日,排浦镇与中交一航局城市建设工程(河南)有限责任公司举行南华村“和美渔村”建设项目签约仪式。这标志着排浦镇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擘画了该镇打造环境美、产业兴、百姓富“和美渔村”的新图景。
据悉,“和美渔村”项目将立足生态理念,发挥渔村特色,着力打造成海南西部渔文化乡村旅游度假区。项目总投资9.25亿元,预计今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计划建设南华客渔码头、渔民技艺工坊、渔村书屋、非遗民俗博物馆、渔文化民宿综合体、户外水上运动场、水岸露营基地等项目内容。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提升南华村人居环境质量与基础设施配套。
▲排浦镇南华村“和美渔村”项目效果图。
排浦镇还紧紧围绕乡村文明“七个倡导”(倡导男女平等、勤劳致富、文明饮酒、拒绝私彩、厉行节约、孝老爱幼、卫生整治)活动,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在乡村治理中全面推广运用积分制,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引导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公共事务、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建设、文明新风等活动,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新突破、新成效。该镇已推选沙沟、南华两个行政村作为推广运用积分制试点村,目前已在7个行政村铺开。
如今的排浦,处处体现着不一样的精气神,一幅幅“移风易俗民风淳、宜居宜业环境美、产业兴旺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提升。
排浦镇退休老干部政策宣讲队:
发挥“银辉”余热 助力乡村振兴
▲在排浦镇沙沟村万亩地瓜土地流转工作推进会上,退休老干部政策宣讲队队员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对农村土地流转及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等方面进行深入讲解。
近日,排浦镇积极为老干部、老党员搭建发挥余热的平台,组建退休老干部政策宣讲队,进一步发挥“银辉”党员干部的优势和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引导退休老干部、老党员为排浦经济社会发展献智献力。
据了解,排浦镇积极探索离退休党员干部助力环新英湾自贸港新城建设机制,组建退休老干部政策宣讲队,紧紧围绕环新英湾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政策宣讲,为儋州环新英湾发展和排浦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为加快推进排浦镇沙沟村万亩地瓜产业项目土地流转工作,该镇组织召开万亩地瓜土地流转工作推进会。会上,退休老干部政策宣讲队队员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对农村土地流转及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进行深入讲解,精彩的讲解获得了现场党员干部、群众代表的认可,使现场的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对土地流转和乡村振兴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为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据排浦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发挥退休老干部政策宣讲队的作用,充分利用老干部丰富的经历、经验、特长等优势,深入各村组开展乡村振兴、征地拆迁、法治建设等中心工作的政策宣讲活动,用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把“大政策”转化为有烟火气息的“小故事”,让党的政策深入百姓心中,使宣讲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打开新局面、迈上新台阶的强大动力。
排浦镇沙沟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侯杰:
乡村振兴的 “多面手”
2021年4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干部侯杰被市委组织部选派到排浦镇沙沟村担任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兼驻村第一书记。驻村两年来,侯杰带领村委干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围绕乡村振兴“十抓十好”,做好村内“三落实一巩固”工作,被群众称为乡村振兴的“多面手”。
重产业,做服务产业项目的“店小二”。乡村振兴,必须有产业作基础。侯杰结合村内实际情况,多次和村干部研究探索村庄经济发展之路:村庄要振兴,必须盘活土地,引进企业,力促村民增收。一方面解放村民思想,侯杰入户走访,讲解政策及现实状况,引导村民配合乡村振兴工作;另一方面引进企业,做好服务保障企业的“店小二”。侯杰将优化营商环境摆在乡村振兴工作的首位,做好企业落地服务协调工作,先后协调村内“青林石场”历史遗留问题16项,协助500亩养虾和冷库项目落地。特别是在万亩地瓜示范基地项目落地上,侯杰带领村“两委”干部、老党员及村民代表进行实地调研,开阔视野,确定引进万亩地瓜示范基地,打造自主品牌,实现“一村一品”,打造“线上+线下”市场销售平台,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美环境,做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员”。基础设施好坏直接影响着村民的幸福指数。侯杰针对村内基础设施落后,无亮化绿化、无道路硬化、耕地无灌溉水渠等难题,积极对接相关业务部门,申请各方支援,提高村民生活幸福指数。一是利用各方资源,组织乡村振兴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党员等进行冬修水利主渠清理活动,向市农业农村局申请利用国家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新建水渠5条,硬化主渠3公里,解决耕地用水难的问题;二是利用市政协资金380万元,将村内部分道路进行硬化,申请项目资金硬化1.5公里的生产路,解决村内出门难的问题;三是克服“等、靠、要”思想,利用村集体资金新建村内2.1公里的路灯,新建篮球场一个,解决村内无亮化、无娱乐设施难题,筹集资金2.28万元为两个自然村搭建无线广播平台,增加党建宣传新渠道。
转乡风,做纠歪风树正气的“引导员”。乡村振兴,不仅要提高物质生活,还离不开村民精神面貌的重塑。侯杰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入户宣传,倡导文明新风尚,扭转了“红白事大操大办、婚丧嫁娶盲目攀比”的风气。同时,作为积分制管理示范村庄,侯杰和村委干部结合村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积分制管理方法,制定积分制管理方案,利用多渠道宣传相关政策,引导培养村民“知美、爱美、建美、护美”意识,推行“七个倡导”,摒弃懒散颓废思想,鼓励引导村民转变精神风貌,丰富提升了乡村振兴的品质内涵。
侯杰是一名军队转业干部,是一名党员,更是那些日日夜夜奋斗在振兴路上的普通工作者中的一员。他带着组织的信任,群众的期盼,在镇党委的领导下,用“一颗红心”的执着举起振兴的大旗,为乡村振兴,为自贸港建设贡献了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