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州独特婚俗古韵长

2022-10-29 06:12:22 来源:共享热带农庄

蔡明康收藏的崖州陪嫁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崖州地区保持着结婚拜天地的传统婚俗。 孙清 摄

新郎新娘给父母送槟榔。 孙清 摄

沐浴在爱河中的情侣,浪漫的爱情故事最终往往都会化为人生之喜。因而,人生三大喜事中,洞房花烛夜无论古今,都十分为人们所看重。崖州地区(乐东、三亚一带)地处我省南部,“讨新娘”的婚俗颇具特色。

讨新娘,绞脸、搭棚、安床一个都不能少

即将迎来新婚之喜,美丽的新娘理应喜悦。可在崖州地区,新娘们的出嫁心情,用悲喜来形容更为合适。

出嫁前,新娘要在娘家洗头,开脸,绞额,修眉,而这一系列的女工需由生辰八字相吻合的长辈来完成。乐东民俗专家袁金华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乐东迎娶新娘通常习惯叫做“讨新娘”。新娘出嫁前的开脸,其实就是麻绳绞面,表示新娘从此开始新的生活,清清白白、干干净净嫁入夫家。绞面时,绞面者有讲究,需要找夫妻和睦、儿女双全的女子担任,而且新娘的母亲也要在旁边哭泣,表达对女儿出嫁的不舍悲伤和嫁为人妻的欣喜。

新娘家忙着做出嫁前的准备,新郎家也不闲着。传统的崖州婚礼不像现在这样在酒楼举办,往往婚礼的举办地是新郎家或是附近的区域。新郎家需要在自家院落或是附近区域搭起棚架,张灯结彩,布置新房,为迎娶新娘和大宴宾客做好充足的准备。

“搭棚用的材料是有讲究的,一般用华榕树,这种树树干一节节的很紧密,搭出来的棚安全有保障,而且,这种树浑身碧绿,寓意吉祥。在树干顶部往往还会混杂其他树叶,用带绿色的树枝装点后的棚子,表示着顽强的生命力,是一种好彩头。”袁金华说。

除了准备好宴请宾客的棚架,喜屋里还有一项重要的物件需要精心布置,这就是婚床。

“崖州地区结婚都有‘安床’的习俗,婚床安放因人而异,时辰也各有不同,需要参照新郎新娘的生辰八字而定,床位的朝向也是深有讲究的,事先请风水先生指定,婚床的床位一般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大吉。”袁金华介绍道,在确定婚床的摆放位置后,婚床上除了摆放日常的火红喜庆的枕头、被褥床上用品,还需要准备一对红色纸条圈住的糯米团,添置水果、糖果、饼干、茶水等之类的供品,需要供奉床神,祈愿新人吉祥、幸福。同时,还需健康的男童在婚床上嬉闹、翻滚,寓意新人早生贵子。

凌晨接新娘,讨个好彩头

与现代婚嫁迎娶一般在白天进行不同,崖州地区,尤其是乐东地区习惯在凌晨接新娘。

“以前的婚庆要举行三天,现在生活节奏快了,有所缩短。头一天新郎家要杀羊宰鸭、鼓乐齐鸣,大宴亲朋好友,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前往迎娶新娘。迎娶时间要根据男女双方生辰八字,选好时段。一般是分三个时辰:1—3时、3—5时、5—7时,都是在日出之前。”袁金华认为,凌晨接新娘,往往新娘接到夫家后正好天放亮,是个吉兆,寓意新婚生活从最美好的一刻开启。

迎亲环节在崖州地区整个婚嫁程序中最为繁复。

“新郎家需请亲属中的妇女作为媒人,类似现代婚礼的主持人,着盛装前往新娘家。媒人人选也是有讲究的,媒人需要夫妻和睦、儿女健全、能说会道者担任。”袁金华说。

迎亲队伍到达新娘家后,新娘则盛装出迎,奉敬槟榔招待,新郎亲属接槟榔后,媒人引着新郎、伴郎一行人前往迎亲,伴郎一般为新郎较要好的朋友或兄弟。

迎娶新娘可不能空手而来,但带什么礼物则有一番讲究。

“新郎家需要从族里选出直亲年长的妯娌8或10人(取双数为吉利)挑槟榔、大米、圆饼、公鸡、鱼肉等礼品到女方家,用竹片编成的大箩筐装置。槟榔是崖州婚嫁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公鸡也很重要,公鸡代表着强壮、健康、吉祥之意。”袁金华说,迎亲要想有条不紊,媒人的作用至关重要,新郎需要在能说会道的媒人指点下,一一完成迎亲的所有礼节。

在崖州的一些地区,新郎迎亲时,新郎的父亲还会亲自点燃两盏油灯,并交给专人负责,到了新娘家,新郎要亲手将此灯交给新娘的父母,他们用此灯的火焰引燃家里的红蜡烛,然后共同摆放在祖宗的牌位前,临走时把灯封上红包后,交还来宾带回,摆放在男方的正堂之上。此油灯寓意深刻,既有香火传承的祝愿,又有人丁兴旺的祝福。

新娘告别父母后,就由女方家中选派的媒人引入接亲的轿子或车中,迎新队伍开始一路敲锣打鼓,放鞭炮,赶在天亮之前把新娘接回到新郎家里。

着青衣嫁娶,披头巾出嫁

中式婚礼中,新娘新郎往往着喜庆的红装;西式婚礼中,新娘往往一袭白色婚纱,新郎着一身笔挺的黑色西装。而在崖州地区,尤其是乐东地区传统嫁娶时,新人是着青衣长褂嫁娶的。

传统乐东婚俗中,男式婚服常是一条立领窄袖的藏青色布衣长袍,女士婚服常是一条圆领、宽中袖、包襟前袖口的深灰色上衣。

民俗专家孙球认为,乐东民间纱织业比较发达,人们把织出来的土布叫做“侬屋布”,为了色泽鲜艳美观和布质坚实耐用,人们常经过“捏青”将布染成青色。当时的“侬屋布”销往岛内外各地,清末时赴省城应试的考生还带些“侬屋布”,与人交易换取钱币当“吃路钱”。“侬屋布”不但是日常生活中的衣着应酬,也是重要的婚妆品,姑娘出嫁时除了其他嫁妆外,几乎都要备至一至二份“侬屋布”带到夫家,视为终生珍物,并称作“先己”将其保存到终老,最后当成终身的“定老服装”。

而在民俗专家蔡明康看来,民国以前的崖州地区,婚庆礼服过去以蓝色为主,后来重青色,原因是崖州儒人认可荀子的“青出于蓝胜于蓝”的说法,以青色寓意兴旺、喜庆、吉祥的婚后生活。

着青装出嫁,崖州新娘还不忘带上特色头巾。与现代新娘婚嫁时白色飘逸的头纱不同,崖州地区婚嫁时,新娘家需要细致地为新娘准备出嫁时使用的头巾。

蔡明康收集的织锦婚嫁文物中,一条长70厘米,宽25厘米的陪嫁巾作为崖州特有的婚嫁品,上绣着一联家训:“敢谓今人优四德,当遵母训守三从。”崖州素来重视礼教,自然重视妇女“三从四德”教育,陪嫁巾上绣有家训,更多的是提醒新娘自省其身,恪守妇德。

“新娘出嫁时头上会裹有头巾,有些会有文字,有些没有文字,只有特殊图案。新娘陪嫁巾的两侧,往往会绣有吉祥鸟兽、花草,一些黎族地区的陪嫁巾还会绣有青蛙、大力神等图案。”袁金华说。

人们常说,姻缘是前世的注定。既已注定,相逢只是早晚,而两人走进婚姻殿堂,则是完成一场命定的最美相逢。那时的新郎,青衫长袖,风采翩然;那时的新娘,青褂裹身,婷婷玉立。无需言语,也许婚礼上两人间只是一个浅浅的微笑,就明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关键词: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