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涝保收面积是什么意思?旱涝保收的工作是什么?

2023-03-07 08:09:40 来源:中网

旱涝保收面积是什么意思?

今天我们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和旱涝保收面积有关的一些内容,因为现在很多朋友对于旱涝保收的了解还仅限于一个成语。其实现在旱涝保收不仅仅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种植体系。那么具体什么事旱涝保收呢?

旱涝保收区是指遇干旱可灌溉,遇洪水可排放的有效灌溉面积。灌溉设施的抗旱性应根据当地不同情况达到30到50天,适合发展双季稻的地方应达到50到70天。治涝防洪一般达到20年一遇的有效灌溉面积标准。无论旱涝,都能保证丰收,人民生命财产得到保障。这是我们中华传统民族古老的智慧,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城市给排水管理系统。旱涝保收可以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旱涝保收区一般是指在发生旱涝灾害时,按照一定的设计标准建设水利设施以保证高产稳产的农田区域。灌溉工程控制范围内,根据设计保证率和灌溉进度可灌溉的耕地面积。其实这两个概念相似但又不同,旱涝保收的地区不仅要有灌溉系统,还要有排水系统。然而,确保灌溉面积只强调灌溉水利系统。

旱涝保收的方法包括提高森林覆盖率,修建水库和河网。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建设河网,这也是最大的投资部分,因为河网有大量的储蓄和方便的水资源配置。密集的人工河网可见于长三角、珠三角、北京、上海和西欧国家。

在没有河网的地区,由于供水空间不足,容易发生洪水、干旱和城市缺水,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陕西、河南、山东和河北对“旱涝保收”体系的投入问题严重程度不足,容易导致发生发展城市进行洪涝、干旱和缺水。这主要是由于人水和谐意识的单薄导致的。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建设耕地8亿亩,建设集中、边疆、抗旱、防洪、稳产稳产、生态友好型农田10亿亩。这是可以提高我国农业发展综合生产管理能力和保障我们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是推进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进行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增强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研究内容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要以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粮食绝对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固定基本农田、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为主线,加强筹资整合,增加投入,建立健全协调推进机制,提高建设水平,丰富建设内容,加强建设后管理和保护。在具体工作中,一定要坚持统筹兼顾,完善机制,加强监管;突出重点;负责分工和协调推进;多元化投资和社会参与。

旱涝保收和有效灌溉的区别?

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有效灌溉面积,大家看完对比一下也就知道了。灌溉面积是指有一定水源、地块相对平坦、有配套灌溉工程或设备、在一般年份下能够进行当年正常灌溉的耕地面积。不包括:

1.灌溉工程或设备不配套(如只有深井,没有安装机器),渠系不完善(如只有水库,没有修渠),地块不均匀,当年灌溉效率的耕地面积不能充分发挥;

2.无灌溉工程设备的耕地面积和完全依靠雨水蓄水的水田面积;

3.原有灌溉工程设备损坏无法灌溉的区域。灌区根据动力或灌溉方式的不同分为机械灌溉区、电动灌溉区、重力灌溉区和喷灌区。

按照《农田水利技术术语》标准,灌区可分为以下几类:设计灌区:按照规定的保证率设计的灌区;有效灌溉面积:灌溉工程设施基本配套,有一定水源,土地相对平坦,一般年份可正常灌溉的耕地和园林草地面积;一般情况下,耕地的有效灌溉面积应等于水田和灌溉地的总和。保证灌溉面积:灌溉工程质量控制能力范围内,根据教学设计可以保证率和灌溉制度可灌溉的耕地面积。

现在,大家就对旱涝保收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如果旱涝保收面积真的到达了10亿亩的话,我们的粮食价格应该会变得更加的平衡,而且农民的收入也会变得更加的稳定呢。所以旱涝保收是一个非常利于民生的种植体系呢。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