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
“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着
(资料图片)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
顺利完成国际首次
环大洋洲载人深潜科考任务
返回三亚
此行将我国载人深潜科考
由马里亚纳海沟拓展到
全球多个深渊海沟
实现了人类首次抵达
蒂阿曼蒂那海沟和
瓦莱比-热恩斯深渊底部
开展实地观察和取样
3月11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携“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抵达三亚。新华社记者 陈凯姿 摄
该航次于2022年10月6日从三亚出发,历时157天,环大洋洲航行22000多海里。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新西兰国家水和大气研究所、奥克兰博物馆等10家单位组成的科考队先后在西南太平洋克马德克海沟、东南印度洋蒂阿曼蒂那海沟和瓦莱比-热恩斯深渊开展系统性载人深潜综合科考,将我国载人深潜科考由马里亚纳海沟拓展到全球多个深渊海沟,开辟了我国深渊深潜科考新疆域。
本航次中,科考队克服西风带恶劣海况等影响,通过优化船舶低能耗综合保障和潜水器高效运维体系等方式,使得“奋斗者”号的综合运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奋斗者”号总共下潜63次。其中在克马德克海沟完成下潜31次,4次下潜深度超万米,10次下潜深度超9000米;平均深度7429米,最大深度10010.9米(CTD测量数据)。在蒂阿曼蒂那海沟完成下潜30次,下潜站位几乎全覆盖了蒂阿曼蒂那海沟轴部的不同构造单元。此外,在瓦莱比-热恩斯深渊完成下潜2次,到达了该海域最深点。
科考队还完成了着陆器布放回收、CTD采水和重力柱取样等常规作业任务,是国际上首次在克马德克海沟区域开展的大范围、系统性的载人深潜调查,也是历史上人类首次抵达蒂阿曼蒂那海沟开展实地观察和取样,采集了丰富的深渊宏生物、岩石、结核、沉积物和水体样品,为深入理解深渊底部流体活动形成机制与环境效应、深渊的生命演化与适应机制、深渊沉积环境演变以及板块俯冲与物质交换通量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本航次中,中国和新西兰科学家探索了一种创新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五名外籍科研人员参加了科考并跟随“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下潜。新西兰国家水资源和大气研究所研究员卡琳·施纳贝尔和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潜航员邓玉清,同时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次到达克马德克海沟最深处的女性。卡琳·施纳贝尔也成了“奋斗者”号的首位国际乘客,标志着“奋斗者”号迈进了国际合作新征程。
据了解,本航次是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牵头发起的 “全球深渊深潜探索计划”第一阶段的科考航次。本航次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运维体系走向成熟、稳定,开启了“奋斗者”号国际合作和万米载人深潜新征程。下一步,“奋斗者”号将进一步加快国际合作步伐,持续推动 “全球深渊深潜探索计划”,有望将深潜科考拓展到智利海沟、汤加海沟等典型海沟,开展多国联合的、系统的深渊地质、生命和环境科学多学科综合深潜考察。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
记者:黄媛艳
值班主任:李国栋
值班总监:袁锋
内容审核:林叶
责任编辑:陈楚宁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