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三亚一导游疑因游客未购物大骂游客”的视频在网络流传,引发关注。18日,海口市旅游综合整治办公室发布通报称,对涉事旅行社作出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1200元、并处30万元的行政处罚;对涉事导游杨某某作出罚款5万元的顶格行政处罚,吊销杨某某导游证。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低价团再次以不光彩的身份浮现在社会面前。作为旅游行业痼疾,低价团多年来阴魂不散,倍受批评。而对于如何根治的问题,不少业界人士悲观地表示“无解”。
(相关资料图)
真的是这样吗?低价团的成因大家都很清楚,旅行社不可能干赔本买卖,导游也不可能无偿劳动,羊毛只能出在羊身上,这头少掉的必定会在另一头补回来。正是有这样的模式存在,有回扣和潜规则在那撑着,旅行社才敢开出低价。
这是导致低价团屡禁不止,甚至从游客到导游到旅行社都希望保留的最主要原因。游客想便宜点,旅行社则希望用低团价参与市场竞争,引来客流。那些形形色色,莫名其妙的购物点不过是变相将成本和利润找回来的一个环节。报价越低,问题就越多,假冒伪劣的可能性越大,游客的风险越高。前期让利越多,后期花样越多,找补的愿望越迫切。
视觉中国图
当游客不愿意配合时,矛盾就会爆发,各种强买强卖的手段也就上演了。而一些人乘机浑水摸鱼,提出过高的要求,甚至动用非法的手段谋取暴利。
三亚的情况就更典型了,淡旺季分明,旺季,供需紧张,衣食住行都在涨价,旅行社自然也能分杯羹;淡季,什么都在缩减,自然谁的日子都不好过。
但病了就是病了,再难、再顽固,也不能因为导游要吃饭,旅行社要生存,或者有这样那样的原因就默许,就可以轻轻放过了。
低价团不是没有死穴,报价过低构成不正当竞争,扰乱正常市场秩序。回扣是违法的,涉嫌商业贿赂。假冒伪劣产品有市场监管部门管着,涉嫌价格期诈、虚假宣传、短斤少两,强买强卖、威胁人身安全的等等,都有相应的法律管着,怎么能说“无解”呢?
只要严格依法办事,低价团的生存空间就没了,那些个潜规则就失去了用武之地。严格依法办事,就会倒逼行业变革,睁只眼闭只眼,行业就会一直沉沦。能不能打破恶性循环,谋划更光明的模式?能不能规范有序,依法办事?这是问题的关键。
其实游客并不排斥购物,我们去一个地方都希望能吃点特色美食,能买点土特产,这种需求一直都在,但没人希望进了黑购物点,也没人希望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更没人希望被拉到某个荒郊野外,被当作待宰的羔羊。不是不想消费是不敢消费,信任出了问题,游客压抑了需求。价廉物美,游客不可能不捧场,处处是坑,游客只能处处提防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