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热带滨海小镇博鳌,又迎来一年中的“高光时刻”。阔别两年,年会会址所在地东屿岛既熟悉又陌生。细想之下,这份陌生感,来自于那一抹抹新增的“绿”。
还没进岛,为年会提供保障服务的交通组司机卢师傅,就不无自豪地说起了今年会务车辆的不同:“所有进岛车辆,必须是新能源车,燃油车不让进了。如果有人坐燃油车来,得去接驳点换新能源车才能上岛。”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等候在路口的排队进岛车辆,车牌果然皆为绿色。
来到注册中心,资料袋也更“绿”了。今年资料袋采用杜邦纸制成,俗称“撕不烂”。这种材料不仅坚韧耐用寿命长,还可100%回收循环使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
图说:带光伏发电板的垃圾桶 金旻矣 摄
待到入岛,“绿色”更是无处不在。道路两侧和广场绿地的垃圾桶顶部,长出了一对对“小翅膀”。这就是带光伏发电板的垃圾桶,不仅能自动感应开盖,还能监测桶内空间,及时发出清理提醒。岛上还装了一根根光伏电线杆,自带小屏幕,不仅可以照明,还能实现一键叫车、紧急呼救、可视对讲等功能。
更多的光伏板,被铺设在包括会议中心、新闻中心在内的岛内场馆屋顶上。若用无人机从空中俯拍,你会看到,成千上万的光伏板契合着屋顶的坡度,排列得整整齐齐,通过清洁能源,降低小岛的碳排放量。在先前举行的海南省新闻发布会上,官方透露东屿岛的所有场馆均已实现100%“绿电”供应,全部电力都来自于岛内外的清洁能源发电项目。
“绿”还来自于植物。三角梅,是海南省省花,也历来是博鳌年会期间的靓丽名片。但如今,除了三角梅,凤凰木、火焰木、木棉也成了绿地的“新宠”,它们共同的特点便是固碳能力更强。在乐美湖边滩涂上,新种植的红树苗格外抢眼,不仅固碳能力强,还能净化水质,这也成了东屿岛零碳示范区生态修复的内容之一。
建筑“穿衣”“戴帽”,植物固碳更强,车辆升级换代……这些,都是东屿岛建设“博鳌零碳示范区”的冰山一角。去年,住建部与海南省决定共同创建零碳示范区,首个示范区就选址博鳌东屿岛。今年博鳌年会前夕,示范区阶段性成果“亮相”,16个项目建成,可实现减碳9055.8吨/年,年供清洁电力1510万千瓦时。到明年年会前,其余项目将全部完工,东屿岛将全面实现零碳运行。
一座“绿色小岛”,已初具雏形。期待明年,它会给人更多惊喜。
特派记者 金旻矣(新民晚报博鳌今日电)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