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近期海南流感多发,出现这些症状要注意

2023-04-03 20:16:25 来源:万宁市广播电视台

4月2日,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主任医师张玲表示,目前海南省流行的流感病毒以甲型H1N1亚型为主,合并A(H3N2)亚型。由于近3年甲型H1N1亚型流感病毒未在我国流行,甲型H3N2亚型和乙型流感未造成全国范围的高水平流行,公众普遍降低了对流感的防控意识,流感疫苗接种率较低,导致人群,尤其是儿童,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预存免疫力降低。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


(相关资料图)

张玲表示,本轮海南省流感高发人群集中在0至14岁年龄组,主要分布在学校和幼托机构。在流感流行的季节,如果家里有过或者接触过流感样症状的人,家长就要高度警惕了。张玲提醒,出现流感样症状后,应避免带病上学、上班,接触家庭成员时须戴口罩;感染者在体温恢复正常、其它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后或根据医生建议,方可正常上课、上班。

张玲介绍,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流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在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

流感起病急,大多为自限性。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可有畏寒、寒战,多伴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

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应该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最好在流感流行季到来之前提前接种。对于尚未接种流感疫苗的高危人群,在流行季期间积极接种流感疫苗,仍能起到很好的预防和保护作用。

如何判断是否得了甲流?

●是否接触过甲流患者

最重要的是判断流行病学史,如果接触过甲流患者,或身边很多人出现发烧、咳嗽、咽痛等相似症状,则有可能是甲流。

●根据临床表现判断

流感的症状通常为全身症状,除发烧、咳嗽咽痛、鼻塞流涕外,往往伴有头疼、乏力、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

●病原体检测

通过病原体检测来鉴别,比如甲流咽拭子检测等。

如何预防流感?

●做好个人防护

日常注意保持手卫生和咳嗽礼仪等良好卫生习惯。

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避免接触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如必须接触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若出现呼吸道症状,应居家休息,进行健康观察,不带病上班、上课;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家庭成员,如须接触时应配戴口罩;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减少疾病传播。前往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需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保持环境卫生

保持居所清洁通风,对门把手、扶手等重点部位定期清洁与消毒。

●加强集体单位健康监测

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加强校内晨午检和全日观察。出现流感样病例时,患者应居家休息,减少疾病传播。

如发生聚集性疫情,应配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尽快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流感季来临前是接种的最佳时期。对于尚未接种流感疫苗的孕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低龄儿童等高风险人群,在流感疫苗可及的情况下尽快进行接种,仍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保护作用。

得了流感该怎么治疗?

一般患者在出现症状后,建议居家休息,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以避免传染。治疗重点是缓解发烧、咳嗽等流感样症状,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出现持续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严重呕吐与腹泻等重症倾向,应及时就诊。

5岁以下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或肥胖者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应尽快就医、尽早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对流感病毒无效。

家中出现流感患者怎么办?

建议患者居家休息。尽量单间居住,保持房间通风,减少与共同居住者的接触机会。

患者需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和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毛巾等遮掩口鼻。

密切观察患者和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一旦患者或其他家庭成员出现持续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严重呕吐与腹泻等重症倾向,应及时就医。患者去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尽可能由相对固定的一名非流感高危人群的家庭成员照顾、接触患者,近距离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口罩。家庭成员尤其是流感高危人群应尽可能避免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

关键词: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