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资讯!【有艺思】古人高考,拜对神仙很重要

2023-06-08 06:09:23 来源:中国小康网

【有艺思】古人高考,拜对神仙很重要

祭拜“考神”,转发“考神”,估计很多同学考试前后都干过这事儿,希望祈求各路神仙保佑考神超常发挥。不过,被冠以“考神”之名的神仙并不止一位,而他们保佑考生的方式也大不一样,到底要抱哪位神仙的大腿呢?不妨和我了解一下~

文昌帝君


【资料图】

文昌帝君被称为文星神,是国人公认的考神。他掌管着天下的功名、官职和俸禄,上到考场的纪律风气,下到考题的参考答案,甚至就连考生本人的前程得失,都掌握在文昌帝君的手中。

文昌帝君阴骘文 民国时期拓本

现藏于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

唐裴庭裕《东观奏记》载:唐宣宗时,“日官奏:‘文昌暗,科场当有事。’沈询为礼部侍郎,闻而忧焉。至是,三科尽覆,日官之言方验。”

文昌星的明暗,唐人已将其与科举考试相关联,文昌星被视为科举守护神。

高淳水陆画本·文昌帝君像

文昌帝君桐像

明代

山西西口文化博物馆藏

鎏金铜文昌帝君像

明代

铜川博物馆藏

魁星

魁星,北斗七星的一星“天枢”。“斗首曰魁”,引申为第一。魁星更加接近“文科状元”,一方面,“魁”由于它在北斗七星当中的位置,具有“第一”、“首位”的含义,而在另一方面则与民间信仰中的“奎宿”崇拜有关,它被认为是掌管文运、文采的星宿。

《魁星图》轴

纸本设色

134cm×61.5cm

任伯年

1876 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魁星图

纸本朱印

113cm×61cm

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

据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宋初“五星聚奎”,即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连成一线。

奎、娄二星对应孔子故乡鲁地,明显带有儒教色彩。“奎主文章”,明代儒学通常都建有“魁星楼”,寓意学子“夺魁”,为科举士子顶礼膜拜。

《升平乐事图册》之“魁星”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三才图会》刊《魁星图》及其局部

万历三十七年(1609)刊本

文殊菩萨

唐(9世纪)

文殊菩萨像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

39.5厘米 x 14.5厘米

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斯坦因敦煌遗画

佛教中的“考神”,为文殊菩萨。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发生的“本土化”转变。传说中文殊菩萨出生时即会说话,智慧超人。文殊菩萨居众菩萨之首,亦是智慧、文化、学业的化身。佛教影响广大,士子中尊奉文殊菩萨者甚众。它不是关于考试、关于文采的智慧,而是一种更形而上的、哲学的智慧。

清 丁观鹏 《莲座文殊像轴》

绢本设色、描金 125.7×65.2㎝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代佛画《文殊大士像》

绢本设色

尺寸:158.4×94.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铜鎏金文殊菩萨像

明宣德(1426-1435年)

高25.5cm

铜鎏金文殊菩萨像

清康熙

高17cm

木雕彩绘骑狮文殊菩萨像

明代

带台高114cm;无台高105cm

马远 《孔丘像》

南宋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孔子在世时就被尊为“天纵之圣”,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时至今日,《论语》仍然是文言文重要考点之一。

孔子被后世尊为“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清末学堂的第一课固定内容就是教学生为什么拜孔子和怎么拜孔子。

宋代

《孔子见荣启图》

孔子像

元代

《孔子像》雕版

清代

自生堂年画雕版博物馆藏

《孔子像》年画

《仿唐寅东方朔像》

《孔子燕居像》

明代

文曲星

铜鎏金文昌像

高49cm

说到掌管科举和考试的神仙,最令人熟知的就是文曲星了。比如在新白娘子传奇里面,最终科举中状元的许仕林就是文曲星转世。比干是文曲星下凡,文天祥是文曲星下凡,范仲淹是文曲星下凡,包拯是文曲星下凡。

铜文曲星像

高29.5cm

文曲星

高13cm

反正吧,有点能耐都是文曲星下凡,文曲星转世,不足为奇。当前面四位为考生带来官运和俸禄时,文曲星则保佑他的信众拥有更多感性内涵。

清乾隆 白玉文曲星立像

高20㎝

在今天,人们对学问与知识的追求始终如一,拜考神这种民间信仰历经岁月的洗礼,在互联网时代呈现全新的风貌。祝愿所有的考生朋友们都能一举夺魁,金榜题名哟~

左右滑动在线拜考神

————————————

来源丨“有艺境”综合整理自网络

责编丨大姗

校对丨Paloma

审核丨晴子子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xiaokangsheji@sina.cn)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关键词: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