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新海南调查|网购、物流成海南市面获取不可降解塑制品“重灾区”

2022-11-08 21:53:53 来源:南海网

践行不“塑”之约·关注海南禁塑②


(资料图)

编者按

为加强环境保护,拒绝“白色污染”,2020年12月1日,《海南经济特区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正式实施,海南全面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饮具等制品,这也是海南正式以立法形式开始实施全域“禁塑”。

“禁塑”两年,海南大量超市、农贸市场等纷纷改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一些居民主动参与禁塑并养成反复使用环保袋的习惯。然而,不少市场主体、消费者仍然习惯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给环境带来危害,也给海南“禁塑”带来阻力。

即日起,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推出“践行不‘塑’之约 关注海南禁塑”系列报道,从环保意识、市场监管和执法、环保塑制品产业链现状等角度呈现海南禁塑成果与挑战,并请市民、企业、行业专家等提出意见、对策,助力海南“禁塑”更好落实。

市场主体和消费者习惯性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除了环保意识和法规意识仍然薄弱外,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商户和消费者反映,环保可降解塑料制品价格偏高、耐用性实用性偏差以及获得渠道不便等也是导致继续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原因。此外,网购、小电动车沿街私自贩卖是市场和消费者的主要获取渠道。海口市市场监管部门和综合执法部门表示,巡查监督和执法持续进行,但人手不足,物流环节监管难以及部门联合行动不够等因素造成“禁塑”困境。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王康景 谭琦 文/图

为何习惯使用?

不可降解塑制品存价格、实用性等优势

11月8日中午,记者在海口龙华金花路附近几家茶饮吧走访发现,茶吧柜台上多摆放着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以及用于打包带走的不可降解塑料袋,均无生产厂家等信息。

“这种便宜,也好用。”其中一家茶饮吧女店主称,普通塑料吸管硬度好,方便顾客插破水杯上的膜,如果是纸质的环保插管,不容易插破反而把管尖给折坏了。

在海口大英农贸市场市场外,记者发现不少市民购物都是拎着不可降解塑料袋。“我也知道有禁塑这个事,但是商户也有提供这种普通塑料袋,我们也觉得好用,因为以前使用环保袋,买几斤肉和菜放在一起,骑车时就出现过破袋掉地的情况。”一位消费者刘先生说,另一方面,环保袋很难找到容量比较大的袋子,即便找到,价格也得5毛钱甚至1元钱一个,比较贵。

图为农贸市场内使用的可降解塑料袋。

在记者随机访问的10多位市民中,过半数认为环保袋等可降解塑制品除了价格上需要更加“亲民”,还需要改进工艺,让产品更耐用实用,因为部分市民不只是出于价格考量而选择一次性不可降解塑制品。

在海口滨濂商业街的一家饼铺,记者看到店铺老板也是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给顾客装饼。“说实话,我们是小本生意,这样一打30个袋子只需要两三块钱,几分钱一个袋子,如果是环保袋,这样一打也得5、6元,几毛钱一个。”铺主吴先生说。

一旁的一家餐饮店内,记者也看到不少不可降解塑料袋和聚丙烯(PP)材质餐盒,女店主表示,这种货品价格便宜很多,一个普通塑料餐盒最多也是几毛钱,但是一个环保餐盒需要1元钱。

可获得性也是影响使用习惯的因素之一。记者走访中发现,一些大型商超、农贸市场内都有比较稳定的可降解塑制品货源,但在街边普通小商店、餐饮店和茶吧,尤其是流动商贩,他们不少人表示购买可降解塑料制品缺乏渠道,平时也鲜有流动贩卖可降解塑制品的人员来到附近售卖。

图为消费者和农贸市场送货人员依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为何屡禁不止?

网购、物流成违规塑制品进海南市场“重灾区”

那么,市面上从何取得如此大量的不可降解塑制品?记者走访市场主体和消费者发现,网购、物流进岛成为监管“失能”的重灾区。

“我这些塑料袋和餐盒是从网上购买的,物流可以送到,我看旁边的几家也是这样操作,网购也方便。”海口滨濂商业街的一家餐饮店老板告诉记者。

图为海口中沙路一餐饮店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和餐盒。

在海口中沙路,记者看到有人骑着电动车沿街售卖不可降解塑制品,车上装有框子,塞满了各种颜色和大小不一的不可降解塑料袋,表面虽然印着环保袋,可实际上属于禁用塑制品,分别是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材质,有的根本就没有印制厂家和材质信息,透明状。记者以顾客身份交涉,骑车叫卖的中年男子抓起一打袋子。“这一打30个,要你3块。”男子称,不是可降解的环保袋,因为环保袋太贵,进货卖没什么人买。当记者询问这些袋子从哪里进货的,男子则比较警惕,没有直接回答。

在海口头铺市场,记者看到一家铺面也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给顾客装货品,店主称这些塑料袋就是和沿街骑车售卖的人购买的。“我们知道现在这些不让用,但是便宜,买一些备着,万一环保袋用完了,这个可以应急。”该店主称。

图为海口金盘有人骑电动车沿街售卖违规塑制品。

“确实现在市面上依然存在不少不可降解塑制品,但是我们的巡查和执法都一直在进行,只不过在港口等物流环节,存在监管难。”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质量科有关负责人表示,不少违规塑制品通过物流车和货车装载轮渡入岛,由于每天车流量大,港口方面很难做到全部车辆都核查是否违规运送不可降解塑制品。

该负责人还表示,这些塑制品进入岛内,经营者和监管执法人员玩“躲猫猫”,经销商把批发的点位设在乡镇或者城郊偏僻隐蔽区域,再散发给骑电动车等人员入市销售,给本就巡查监管人手紧张的职能部门造成困境。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禁塑办工作人员陈曦坦言,对禁塑名录内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监管仍面临着监管范围广、防输入难、缺乏自动识别的有效技术手段等难题。在现有的运输监管体系下,塑料制品并不是特殊监管货物,在运输中没有明确的规定。

据统计,海南每天入岛的货物约有10万吨。“如果仅抽取1%的车辆进行检查,对1000吨的货物开箱验货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会影响运输效率。”陈曦说,目前也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去快速、自动地鉴别一次性塑料制品。

据初步统计,海南省每年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约12万吨左右,其中海南省内产量约6.5万吨。“纳入禁塑名录内的塑料制品也是人们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产品,这就导致监管的范围非常大。”陈曦认为,禁塑目的是培养人们绿色生活的方式,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海口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则表示,市面上一次性塑料袋或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样式繁多且样品类似,仅靠掌握的清单有时难以区分,给执法带来难度,部分流动摊贩经现场依法简易执法查处后,如未能确认为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则无法暂扣。

图为海口有的茶饮吧仍在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吸管。

如何落实监管?

强化城乡、部门间联动监管和执法并用好技术手段

从现状看,海南“禁塑”任重道远。如何更好推进“禁塑”工作?“目前,在物流环节难以做到彻底堵漏,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城乡联动和各职能部门的联合监管执法,让藏匿的违规批发点和销售点无处可藏。” 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质量科有关负责人表示,包括社区网格员、乡村干部以及广大居民,鼓励他们发现线索就及时举报。他还表示,今年以来该局组织和联合其他部门查处的违规销售使用禁用塑制品已达400多起,端掉了一些非法批发点。

海口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介绍,该局加强省外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运输入岛执法检查,截至2022年10月底,在港口码头检查货运车辆1.3万余辆次,查处非法营运车辆7辆(客运5辆、危险品1辆、网约车1辆),在新海港查获违规运输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车辆6辆,联合禁塑办开展禁塑督导工作3次,发现违禁塑料制品线索1宗,均已现场移交市场监管部门进行调查处理。接下来,该局将持续加强执法检查力度,主动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加强运输环节严查管控,确保省外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运输入岛行为得到管控。与此同时,加强执法业务能力提升,对接海口市禁塑办,主动加强禁塑清单内容拓展学习,确保违法线索发现及时,处置到位。

此外,目前海南建成省禁塑工作管理信息平台,对全生物降解替代品实施全流程可追溯管理,采取了替代品特殊标识、二维码监管、认证试验等监管措施。“在海南生产销售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生产的企业,需在平台上填报产品及企业相关信息等,申请获得电子监管码印在包装上方可销售。”陈曦说,无论是执法人员还是市民,都可以通过扫描电子监管码,快速识别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陈曦介绍,若产品在监管过程中发现虚报伪造、生产假冒伪劣不合格产品等情况,将撤销其电子监管码不能开展销售。

关键词: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