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磐安县人民医院周亚琼:用更多的时间倾听病人的声音,这是一种幸福!

2022-11-14 19:57:09 来源:县域医疗报道

务实、求是,是周亚琼给记者最直观的印象。


【资料图】

在职业初期和外出进修期间,她所遇到的主任们、老师们严谨的医风,遵循循证医学,严格按规范行医的态度影响了这位磐安县人民医院脑科中心主任20余年的职业之路。

尔后,在与病人和家属接触的过程中,一次次的深入交流,对方一次次的正面反馈再次促使她成长,形成了从务实出发,从心理深入的行医特色。

重视患者心理

精神科与神经科不可分割,因此,对病人的心理疏导也是周亚琼必不可少的修行课题。

“很多患有慢性病的病人都有心理疾病,对于自己突然患病一时难以接受,或是病情需要长期管理,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她表示,面对病人,首先应帮助其树立正确面对疾病的观念,对于情况较为严重的也应借助药物来治疗,这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是必须具备的能力。

“医生重视到了病人的心理需求,病人回应给医生的反馈也会是正面的。”平时出诊时,她总是耐心倾听每一位病人的讲述,认真分析,并教会病人多种释放心理压力的方法。很多病人吃着相同的药,但只有在她的科室冶疗效果最好。“在周主任这里看病,很安心,和周主任聊几句,就觉着病好多啦!”面对病人的咨询,她总是耐心解答,“这些问题对我来说很简单,可对病人来说,一个明确的答复,能让他安下心来,有时候比吃药的效果还好。”

然而,如何培养整个科室成员都具备这一“心理治疗法”?

周亚琼介绍到,目前,已有部分科室成员进修过心理专业相关知识,但想要达到与精神专科医生相近的专业程度是十分困难的。她常鼓励科室的医生们,要有意识地提升专业水平,利用好网络资源、医院资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工作之余提升心理疏导的能力。

右一为周亚琼

秉承着老科主任的务实精神,她总是自己走在团队前面,“有些事情我带头努力干了,科室团队看到了也不会偷懒。”她带领科室开展的疑难病例定期讨论的制度,让团队的思维能够保持开放态度,没有严格化的制度来规范团队的发展,却造就了成员自我管理的能力。

“作为科主任,我必须尽我所能向医院争取职工进修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进步空间,磨炼他们的专业技术。”

从零开始的脑科

自毕业起,周亚琼便一直在磐安县人民医院工作,20余年伴随医院一起成长。

她初来磐安县人民医院时,医院辖区内的中风病人就已开始增多,并且症状较重,“当时我们缺少配套的诊疗技术和设备,因此治疗效果也不太好,我就想着,自己可不可以在这方面有更多作为。”基于当地百姓的需要,周亚琼选择来到神经内科,自此与中风、头痛以及各类疑难杂症展开了长期“斗争”。

2009年,医院尚还只有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两大脑类科室,随着发展规模的扩大,科室的人员规模扩大,以及脑血管病人逐渐增多,顺应百姓的需求和医院发展的需要,学科的划分也必须进一步细化。

恰逢科室发展的转折点,作为院内第一位在上级医院完成脑科专业进修的医生,周亚琼回到医院,并借此契机在院带头组建了磐安县第一家独立的脑科。

脑科团队

“我深知开辟一家新科室的困难,但缺乏经验不应成为阻碍科室发展的理由。”回顾从神经内科组长的岗位走到脑科中心主任,带领脑科从零开始,逐渐做强做大,她不禁感慨:“科室发展真的是从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刚刚外出进修时,她对于神经内科的认识还只是来自于脑中风、头痛头晕的病人,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她开始接触到更多、更复杂的疾病种类。“进修的经历让我再次深切体会到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是科室发展的重中之重,要想带领团队共同进步,就必须学习新技术、新项目。”

形成了这种意识后,在她的带领下,脑科团队经过不断努力,于2013年起就能够开展脑梗塞静脉溶栓治疗,这在当时的县级医院中处于领先位置。2015年,科室由中国医师协会授牌成立“卒中中心”,2019年又成为浙江省第一批“卒中防治中心”。

磐安县常住人口约有17.7万,一年开展的溶栓例数与周边医院相比并不占优势,但溶栓率在金华市却能够位居第一,这一技术的发展得到了从各科室到医院领导层面的大力支持。近日,脑科中心又获评2023年度浙江省省级县域龙头学科,成为磐安县人民医院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右二为周亚琼

尽管我国脑血管病防治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着巨大挑战,防治体系亟待进一步加强,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的脑卒中病人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都更高。“基层医院还是应该着重建设卒中中心,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力度,持续提升脑卒中的诊治能力。

周亚琼将脑科中心的发展方向定位在脑血管病、脑外伤等方面。由于磐安地处山区,交通不便,骑电动车穿越盘山路的居民不在少数,因而受颅脑外伤的病人数量远高于其他地区,这部分病人对抢救的时效性、准确性要求极高,不适合被长途转运。面对这一严峻现实,她表示,脑科中心也需要在急救能力的提升方面下苦功夫。

“很多老百姓都面临着头痛头晕的困扰,如果没能得到很好的治疗,会长期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巨大困扰。”常见病的发病率高,对于专业水平的要求也很高,在她看来,要想尽可能地为更多老百姓解决病痛,亚专业的划分在其中起到的促进作用必不可少。

接下来,脑科中心除了大力发展脑血管病、脑外伤、头痛头晕、癫痫等亚专业之外,也将针对睡眠障碍等方面的疾病开展研究,鼓励科室成员积极外出进修,根据自身兴趣和当地疾病谱开辟更多亚专业,以解决基层百姓的迫切需要。

健康宣教是重头戏

对基层医院而言,一个学科的发展不应只停留在院内,更应有意识地将老百姓“看病”提前为“防病”。以脑卒中为例,由于全体卒中团队的急救意识都已高度统一,且得到了医院层面的高度支持,病人及时送到医院后团队便可为其快速开展溶栓治疗。然而,老百姓对于脑卒中发病的认知程度不高,导致了很多病人错失最佳抢救时间。

“我们要想尽办法推翻‘院前’与‘院内’的界限,携手乡镇卫生院,为基层的百姓进行健康宣教,从上到下一层层推进,才能真正提高抢救的效率、成功率,减少慢病的发病率。”

针对患常见老年脑科疾病的群体,脑科中心长期以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团队常常走进镇里、村里、单位里开展义诊、健康知识普及等活动,一年多达十几场。“宣教工作目前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百姓的急救意识、防治意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健康宣教是一项长期,且必须要坚持下去的工作。对此,周亚琼有深切的感受,她表示,老年人接受新观念时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不断为其重复,来提高他们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进入公司、学校的宣教也应同步推进。成年人作为家里的中心力量,其观念能够影响到整个家庭甚至整个家族,接受能力也最强;学生作为家里的年轻一代,接受健康宣教后能够为家人转述、宣传,也更容易让家中老人接受。

在她眼中,健康宣教永远是“重头戏”,也需要更大的力量来配合与支持。而说到医防融合工作,乡镇卫生院有着其独到的好处。“公共管理科的医护能够定期走进村里为百姓体检,他们对百姓是最熟悉的,也是最有感情的,而且语言上的沟通也更加顺畅。”她表示,磐安县人民医院正致力于培养优秀的乡镇卫生院健康宣教成员,不断壮大队伍的力量,加大宣教工作中的投入精力。

脑科的病人大多是老年人,虽然后期病情较为稳定,但完全回归家庭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有专业知识的人来照护。磐安县人民医院长期打造的“医共体+医养”模式能够帮助医生与病人之间形成良好互动,避免了在家照料困难的问题,同时,针对入住大盘山医养中心的病人,也可以与脑科中心上下联动,灵活转运治疗。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学科的发展可以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周亚琼常说,内省才能“醒”,希望自己所做的工作在得到院领导肯定的同时,也正视自己的不足,努力提升院内科室的医疗水平以及院前百姓对相关疾病的认知程度,同时,她也希望医院与卫健部门上下一体,推动老百姓的观念持续改变。

倾听病人的声音

“要想提高基层群众满意度,能力提升是首要任务,这是学科发展永远不变的准则。”在她看来,医务工作者不应将自己定位为服务人员,要将心态摆正,与病人平等地交流。

“当我们尽自己的努力来帮助病人时,即使病人有不好的情绪,我们也可以选择宽容应对。”她表示,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去分辨造成病人不良情绪的原因,聆听对方的需求,从而改进自身的做法。“有些症状是需要我们运用专业技术来缓解的,但依靠良好的沟通方式,同样能够为病人释放焦虑。”

同时,诊疗流程和医院的环境也是影响病人就医体验的重要一环,身为医院的一员,不能只关注到自己的专业,应当与全院职工一起有意识地推进、优化相关环节。“满意度没有到达顶峰一说,我们只有持续改进,重视细节,才会为患者带来满意的就医体验。”

回顾在磐安县人民医院这20余年,亲眼见证了院区的扩大,医疗设备的更新,她对自身和科室的要求也在不断登上新的台阶,希望年轻的医生打牢基础,勤于学习,中级职称的医生能够选择自己的亚专业,明确进修方向。“我只想更纯粹地当好一个医生,直到退休都还能保持着进步的状态。”

病人数量多势必会造成医生分给每一个病人的时间减少,她常常想,如果医疗系统能够有更多的人加入,自己在看病时就能更加从容,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病人身上,能够站在病床边,用更多的时间来倾听病人的声音。这,也是一种幸福。

责任编辑:杨宇轩

审核:王军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