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丁家发
3月18日,海口市旅游综合整治办公室发布关于“导游因游客未购物恶劣态度对待游客”一案处理情况通报。对涉事旅行社罚款30万元,导游被吊销证件、顶格行政处罚5万元。(3月19日《三亚日报》)
3月17日,一则关于“三亚一导游疑因游客未购物大骂游客”的视频引发关注,其“白白伺候你们几天”“屁股像插火箭一样”等雷言雷语,让许多网友感到不适。经调查核实,视频中反映的涉事导游杨某某违法违规情况属实,其行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且情节极其严重。
导游因游客未购物就破口大骂,这显然是“不合理低价游”惹的祸。海口市对这起恶性事件严厉处罚,涉事旅行社被罚款30万元,可谓得不偿失;涉事导游杨某某被顶格处罚5万元,并吊销导游证,既经济受损又丢掉“饭碗”,也是损失惨重。并且根据《旅游法》,杨某某自处罚之日起未逾三年的,不得重新申请导游证或者从事旅行社业务。不过从造成的恶劣影响来看,涉事导游被顶格处罚属于咎由自取,一点也不冤。笔者认为,对“不合理低价游”须露头就打,“未购物大骂游客”就该顶格处罚,从而形成震慑效应。
近年来,各地打击“不合理低价游”不可谓不严,一些违规违法的旅行社和导游受到了严厉制裁,少数导游因涉嫌强迫交易等犯罪行为,还被依法追究了刑事责任。但面对“不合理低价游”中的强迫交易等“潜规则”,由于人生地不熟,大部分游客敢怒不敢言,往往是“逆来顺受”,被迫在指定的购物点高价购买商品,一旦未购买或少买了,就会遭到导游辱骂、威胁等。而宰客遭曝光、举报受到惩罚的毕竟是少数,受高额利润驱动,在侥幸心理下,一部分旅行社和导游就不惜铤而走险,这也是“不合理低价游”屡禁难止的主要原因。
“不合理低价游”乱象不利于旅游业健康发展,必须出重拳,予以严厉打击和整治。一方面,针对“不合理低价游”等行业潜规则坑害游客的不法行为,要露头就打、顶格处罚,对涉事旅行社、导游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情节严重的,吊销经营资质和导游资格证,并处以高额罚款,让其“偷鸡不成蚀把米”,才具有震慑效应,以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另一方面,广大游客也要有一个健康心理,摒弃贪便宜的心态,坚决抵制和不参与不合理低价游。总之,旅行社和导游必须守住底线、依法经营,充分保障广大游客的合法利益,方能避免被顶格处罚。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